1933年3月初,红军在四川大巴山深处的木门场举行扩红招兵活动。一位连长热情洋溢地讲述了参加红军的十大好处,台下的观众听得热血沸腾,纷纷为之鼓掌叫好。
连长见时机已到,挥手喊道:“我数到三,想加入红军的请到左边来,不想加入的请到右边去。”话音未落,一个小男孩便从人群中跳了出来,坚定地站在了左侧。
连长好奇地问:“小朋友,你给谁报名?”小孩毫不犹豫地回答:“给我自己报名!我要当红军!”
连长笑着继续问:“你为什么想加入红军?”小孩毫不客气地大喊:“我要打田颂尧那个龟儿子!”话音一落,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
连长拍着手说道:“大家看看,这么小的孩子都来当红军,那些成年人还等什么?现在我再数一二三,想参军的就站到这个孩子后面来!”
随着连长的号令,几十个青年男子瞬间站到了小孩身后。连长看到这情形,心中充满了自豪,带着这些人去了登记处。连长摸了摸小孩的头,笑着夸道:“好小子,胆子大,到了队伍里,必定是个好兵!”
这个小孩名叫吴光珠,后来改名为吴忠。那时他才12岁,为了参军,他谎称自己已满15岁。22年后,吴忠成为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少将之一。
吴忠的经历堪称红军中的一段传奇。他年仅12岁便加入了红军,13岁便当了排长,14岁加入了党组织,16岁时就成为了营级干部。他能够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创造如此成就,既因他天生聪慧,又因他既能打仗,又有一定文化素养。
吴忠的父亲是一个小学毕业的乡村教师,这使得吴忠从小便接受了私塾教育,能够读书识字,这在红军中是一项难得的技能。当上级下达指示文件时,别人看不懂,他却能立即解读清楚。他的连长虽然勇猛,但在战斗中往往因为缺乏文化素养,无法有效地向战士们讲解命令和战略,因此一直非常羡慕像吴忠这样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从吴忠加入红军那一刻起,连长便察觉到他的潜力,并迅速将他从班里调到自己身边,担任通信员兼宣传员。吴忠不仅能写标语、说快板,还能精准解读上级文件,为连长赢得了不少面子。
红四方面军以作战勇猛、军纪严明而闻名,吴忠在万源保卫战中深刻体验到了什么叫军令如山。
万源保卫战中,吴忠所在的268团肩负着正面防御任务,对面是川军的两个师。全团的干部几乎都在前线指挥,三个营长中有一个牺牲,一个重伤,连排长的伤亡人数更是无法计数。
在激烈的战斗中,吴忠的营长被击中倒地,肚腹破裂,鲜血直流。吴忠停下脚步,准备为营长包扎伤口。营长痛苦地咆哮:“你个胆小鬼,给我继续前进!”吴忠一边为营长包扎,一边说:“你的伤势太重,先让我处理完伤口再去冲锋。”然而,营长却愤怒地掏出手枪,指着吴忠的头威胁道:“再不冲上去,我就毙了你!”无奈之下,吴忠只得放弃营长,掉头继续冲锋。
战斗结束后,吴忠返回时,发现营长已经因伤势过重牺牲。吴忠将此事告诉连长,连长则严肃地对他说:“在我们的四方面军,冲击一旦开始,任何人都不能停下来去救护伤员,否则就算临阵脱逃,战场纪律无情,谁都可以执行这一规则。今天营长没杀你,算你命大!”
吴忠确实命大,在随后的黄猫垭战斗中,他差点再度命丧黄泉。
川军在万源受挫后开始全线收缩,徐向前决心集结力量展开反攻。田颂尧的三个旅企图通过黄猫垭撤退,而红军的30军则奉命不惜一切代价抢占黄猫垭,能否成就大规模歼灭战,关键就在这一战。
然而,吴忠所在的268团赶到时,已经见到了敌军的血腥景象。吴忠的排长此时已是战场经验丰富,他指挥三个班轮流上阵,而自己则提着机枪瞄准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吴忠不幸中弹,宣告“阵亡”。战斗胜利后,战友背着他的“尸体”准备埋葬,但走了一段路后,“尸体”竟然动了!战友吓得以为他诈尸,试了试他的鼻息,发现他似乎还有一丝气息。于是,他们急忙背着吴忠赶到卫生所,经过紧急抢救,吴忠终于从死神手中逃脱。
几个月后,吴忠重新回到部队。团长熊德成看到他活着,立马给了他一拳:“好小子,竟然没死!”吴忠急切想回到前线,但熊德成坚持要把他调到团部工作。吴忠固执地表示:“我已经死过一次,怕什么?”团长则告诫他:“正因为你不怕死,所以我不能让你再去冒险。你14岁就能把一个排指挥得有模有样,绝对是将才,以后有大前途,不能让你这么早就丧命。”
吴忠的第三次死里逃生发生在草地战斗中。三过草地时,四方面军的士兵已经锐减,前路茫茫。吴忠因为染上伤寒病,情况危急。在卫生队几乎无人能救他的时候,吴忠绝望中听到卫生队长说:“只能祈求马克思,不要再让草地上多一具冤魂。”吴忠听后不甘心,他挣扎着站起来,决定要去找一支枪打狗,听老人说狗肉汤能治伤寒病。最终,他成功带回了一只野狗,经过精心熬制的狗肉汤,不仅救了他一命,也救了其他同样患病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