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年仅九岁的刘辩继位,即汉少帝。由于少帝年幼,政权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发生激烈冲突,双方的力量都受到了极大损耗。趁此机会,董卓带领自己的军队进驻都城洛阳,迅速控制了东汉的政权。不久,董卓废除了汉少帝的帝位,改立刘协为新皇帝,并且通过阴谋毒死了被废除的刘辩。董卓这一废立行动迅速引发了袁绍、曹操、袁术等关东诸侯的强烈反应,他们联合起来讨伐董卓。
然而,由于董卓麾下有众多能征善战的猛将,他依然能够有效抵挡和化解来自各方的攻势。今天我所要讲述的,便是其中的一员猛将——徐荣。虽然徐荣的名字远不如吕布响亮,但他在与关东联军的交锋中屡次击败曹操和孙坚,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取得了显赫的战绩。
一
根据《后汉书》等历史记载,徐荣出生于辽东郡,年轻时便有与游牧民族交战的经验。早年,他在东汉朝廷担任中郎将,曾向董卓推荐同郡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公孙度最终割据辽东,并逐渐崛起成为一方诸侯。在东汉末年,董卓废立皇帝后,关东的各路诸侯决定联合起来推翻董卓的统治,并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展开讨伐。
董卓为应对关东联军的威胁,将汉献帝刘协迁都至长安,自己则率领徐荣等人留守洛阳。关东联军中,曹操可谓最为积极主动,他在洛阳时目睹董卓的暴行,决定与董卓决裂,改名换姓,逃离洛阳。随后,曹操到达陈留,开始组织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联合讨伐董卓。曹操的快速行动使他成为联军的先锋,率先与董卓的军队在荥阳的汴水一带交战。在这场战斗中,徐荣亲自指挥大军,成功击败曹操,并斩杀了曹操部下的卫兹等人。如果不是曹洪英勇献出自己的马匹,曹操很可能就会被徐荣俘虏。在曹操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他侥幸逃脱,但这次失败严重削弱了他继续讨伐董卓的实力。
二
曹操的失败使得其他关东诸侯对战争产生了犹豫,他们并未像曹操那样积极进攻,反而更注重保存自己的实力,借助讨伐董卓的名义扩展自己的势力。这一态度导致了关东联军整体战略的松散,成为讨伐董卓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与其他诸侯相比,孙坚的行动较为突出。公元191年,孙坚带领豫州等地的军队出征讨伐董卓,首先在鲁阳集结兵力,然后向梁县进发。同年二月,董卓派遣徐荣和李傕进攻孙坚。很快,双方在梁县东部展开了激烈对抗,徐荣和李傕成功包围了孙坚,迫使他落败,仅带领少数骑兵逃脱。战斗中,徐荣还亲手斩杀了颍川太守李旻。
尽管孙坚在初战中败北,但他迅速重新集结了残兵,继续与董卓对抗。此时,董卓阵营中的胡轸与吕布发生了严重矛盾,吕布在与孙坚交战时,选择放弃支持胡轸,导致胡轸失利。在孙坚进攻董卓时,胡轸的部下华雄被斩杀,胡轸和吕布只能撤退,这为孙坚占领洛阳创造了有利局面。对比之下,徐荣的战功远胜于吕布。
三
公元192年,徐荣随董卓迁往长安。在此期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急剧恶化,吕布最终在王允的劝说下背叛董卓,亲手杀害了董卓。董卓去世后,原本归属董卓的部下分成了两个阵营。徐荣和胡轸等人决定效忠王允,而李傕、郭汜等则在贾诩的引导下,组织起反攻长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