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不仅在疆域和兵力方面领先蜀汉和东吴,更拥有一批杰出的人才。正因为人才众多,许多魏国大臣常常被忽视。其中,陈矫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是个较为陌生的名字。魏明帝曹叡即位后,陈矫曾担任三公之一的司徒,地位可谓极高。此外,陈矫曾非常仰慕刘备,并且曾多次拒绝过孙策与袁术的邀请。
一
陈矫(?-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现属江苏省如皋市)人。东汉末年,战乱不断,陈矫便前往江东一带定居。那个时期,江东处于孙策和袁术的控制下。两位诸侯曾派人邀请陈矫,希望他能前来辅佐。然而,陈矫都婉拒了,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广陵郡继续生活。
后来,徐州广陵郡太守陈登邀请他出任郡功曹。与陈登交谈时,陈矫表示自己最敬仰的英雄是刘备。笔者认为,陈矫对刘备的崇敬,或许源自曹操攻打陶谦时,刘备是唯一派兵支援的力量。虽然刘备当时实力较弱,未能在徐州站稳脚跟,但他与陈矫的关系仍然未曾改变,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继位,为了加强威信,孙权派兵攻打广陵郡。危急关头,陈登命令陈矫去求救曹操。陈矫经过周密分析后,曹操果断派兵援助,成功解围广陵之困。曹操甚至希望将陈矫留下,但陈矫婉拒了曹操的好意。
二
公元201年,陈登去世后,陈矫受曹操征召,担任司空掾属职务。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陈矫被任命为征南将军长史。此后,他升任魏郡太守。在魏郡任职期间,郡内的案件极多,囚犯众多,且案件拖延多年未决。陈矫凭借自己卓越的治理能力,逐一审理案件,并迅速作出公正的裁决。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大军东征,陈矫被任命为丞相长史。次年,他跟随曹操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当曹操称魏王后,陈矫晋升为尚书。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曹丕篡汉自立,陈矫继续担任吏部事务,并封为高陵亭侯,后来又升任尚书令。
在三国时期,尚书令几乎是与丞相并肩的职位。比如刘备重用的法正曾担任这一职务。如今,陈矫被晋升为尚书令,相当于实际上的曹魏宰相。显然,陈矫的官职并未止步于此。
三
太和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继位,陈矫被封为东乡侯,食邑六百户。这一职务相较于之前的亭侯,显然地位更高。而且,由于陈矫为人耿直,深受曹叡的信任和敬重。不久,陈矫被升任为侍中和光禄大夫。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陈矫被升任为司徒。根据曹魏的官制,司徒、司空、太尉并列为三公,是最高级的官职。例如,司马懿因在抵御诸葛亮北伐中有功,于公元235年晋升为太尉。此时的陈矫已经达到了与司马懿平起平坐的地位。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陈矫在同年七月因病去世,享年不详,后追赠谥号为“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