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其实叫牛睿?牛姓小吏的后代建立东晋?流言背后不只是桃色
创始人
2025-09-04 23:02:57
0

西晋刚建立没多久,皇族内部就大打出手,这事儿叫“八王之乱”。这么多年的争斗,把东汉末年就已经脆弱不堪的国家实力给掏空了。这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瞅准机会,纷纷往南闯,想争夺中原的地盘。司马睿呢,在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支持下,在南京这块地方建起了东晋。不过,司马睿当皇帝这事儿,很多人都不买账,特别是有个说法,说他根本不是司马家的血脉,而是牛家的后代,这就是“牛继马后”的传言。要说这传言是咋冒出来的,又咋传开的,咱们得回头看看三国末年的那些事儿。

【一、因谶纬之说而被冤杀的大将】

在两汉交接的时候,谶纬思想特别流行,那些结合神学迷信来解释儒家经典的“纬书”到处传播,大家把谶语、民谣这些都看作是预测国家命运的神秘东西。王莽瞅准了这个机会,在老百姓中间大肆宣扬,最后成功实现了“取代汉朝”的大计划。

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那会儿,统治者还是很迷信谶纬。像“取代汉朝的是个路边高个子”、“三匹马同槽吃草”这些,都是很有名的预言,还有“牛跟在马后面”,也是三国时候一个挺有意思的预言。

当司马懿在魏国掌大权时,心里就琢磨着要篡位。但那时候,魏国里忠心耿耿的人还不少,他只能慢慢来。那时候,老百姓中间传着一本叫《玄石图》的神奇书,书里很多内容现在都不清楚了,可有一条却让司马懿特别紧张,还特意记了下来,就是“牛会在马后面接班”。司马懿觉得,这话就是说将来会有姓牛的人来抢他司马家的皇位。所以,等他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整个朝廷后,马上就耍手段把魏国的大将牛金给杀了。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大儿子,他很不明白,就问:“牛金这个人挺有本事的,为啥要杀他呢?”司马懿就用一些预言的说法来提醒司马师。

牛金,这位曾和曹仁并肩作战、多次立下大功的猛将,仅仅因为一个“牛家后代会取代马家”的说法,就冤枉地丢了性命。但就算牛金死了,这个说法也还没完。

【二、司马睿还是牛睿?】

就好比王莽听了预言,说有个“刘秀”会抢了他的皇位,结果他杀了一堆叫“刘秀”的,却啥用都没有,“牛继马后”的预言还是在牛金死后继续影响着司马家族。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终于完成了他们家族三代人的心愿,统一了天下,自立新朝。他建的西晋王朝,想学学汉朝末年和三国时的教训,就给好多皇族亲戚封了王,让他们围着朝廷转。其中,司马懿的另一个孙子司马觐,就被封为了琅琊王。

司马觐治国有一套,但家里事儿却摆不平。听说,他老婆夏侯氏挺不老实,司马觐不在家时,总和家里一个叫牛钦的小官私通。更过分的是,他俩还偷偷生了个儿子。司马觐被蒙在鼓里,还当是自己的骨肉,给取名为司马睿。西晋垮台后,因为司马睿是司马懿的直系血脉,王导他们就把他推上皇位,在建邺建起了东晋,让西晋的香火得以延续。

由于司马睿的身世颇为复杂,大家开玩笑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牛睿”。没想到,司马懿费尽心思想要避免的“牛代马位”,竟然这么戏剧化地成真了。

【三、古代对政权正统性的争论】

在我国古代,每当一个新王朝诞生,它们都会特别注重强调自己是“正宗的”。这个“正宗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每当改朝换代,新皇帝都会向全国宣布,他们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统治是顺应天意、祖先旨意,同时也满足了文武百官和百姓的需求。相反,如果一个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后人写历史书时往往会说它不够“正宗”。东晋,还有整个晋朝,都被人这样评价过。

从汉朝开始,“正统”这事儿主要看三点:地方得统一,五行得轮转,皇上还得有德行。汉朝为啥能顶替秦朝呢?因为秦朝皇上没做好本分,而且秦朝很快就垮了,没正经传下去。所以刘向和他爸觉得,汉朝能立是因为刘家没跟着秦朝的“水德”,而是直接接了周朝的“火德”,汉朝也就有了“炎汉”的称号。到了东汉快结束的时候,曹操把都城搬到了许昌,大家就觉得这是曹魏的“土德”要接汉朝“火德”的班了。

当然了,五德终始学说乱糟糟的,各种版本多得数不清,所以后人大多看一个王朝统不统一、皇帝有没有德行,来判断它是不是正统。到了两汉和魏晋时候,德行又被那些神秘的谶纬学说给影响了,王莽就是个例子。像“牛继马后”这种说法,其实就是说后人不怎么瞧得上晋朝的正统地位,有点看不起它的意思。

“牛继马后”这个说法,在南朝梁时的沈约写的《宋书》和北齐的魏收编的《魏书》里都有记录。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是推翻东晋的臣子建的国,他们想要让自己的政权看起来名正言顺,就得把东晋的正统地位给否定了。所以,他们养的那些文人就拼命宣扬“牛继马后”这个说法。而北朝呢,跟南朝是对头,否定敌人的正统性,不就是证明自己最正统嘛,所以魏收在《魏书》里也写了“牛继马后”。到了唐朝人修的《晋书》,说“牛继马后”其实就是不承认晋朝的国运。西晋是在曹魏之后,权臣篡位的风气被它搞得更严重了。西晋、东晋治国不行,让外族打进来了,这就是皇帝没德行的表现。所以,后来的史学家大多都不认晋朝的正统地位,“牛继马后”作为东晋最大的污点,肯定会被拿出来说事。

可是,为啥东晋的大史学家孙盛,会在他的《晋阳秋》里也写上“牛继马后”的说法呢?一来,孙盛他们家原本是曹魏的大家族,祖辈都在曹魏朝廷里当大官,他对司马家抢皇位这事心里头就不乐意。二来,孙盛跑到江南避难,晋朝对江南的事情又管不好,结果江南那边就传开了些说晋朝不是正牌朝廷的话,像“中国要败,吴国要复兴”、“五匹马过江,一匹变龙”之类的,这些话对爱聊哲理的孙盛影响很大,让他也开始怀疑晋朝是不是正牌。还有,东晋的皇上那时候已经被桓温这些大权臣给架空了,这样的皇上,哪里还谈得上是什么天命所归?更别说东晋就在江东这么一小块地方待着,自己觉得自己挺舒服,但其实早就没法再统一全国了。因为这些原因,孙盛对东晋是不是正牌朝廷就有了疑问,所以像“牛继马后”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传言,他就给写进书里了。

【文史君说】

牛金被司马懿冤枉杀掉,真的是因为怕“牛家会取代马家”的预言吗?司马睿真的是夏侯氏和牛钦的孩子吗?说实话,这些事儿都挺难查清楚的。不过,正因为有些模模糊糊的历史记载,“牛家会取代马家”这个说法才传得沸沸扬扬。这个预言表面上是说司马家的血脉有问题,其实呢,是那时候以及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对晋朝是不是正统有意见,看不上眼。司马家建的朝代,寿命短,麻烦多,老被人说“皇位来得不正当”。这也看出咱们传统文化里,多看重“品德”和正统啦。

田余庆写的《东晋时期的贵族政治》,在199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吕宗力写的《谶纬在两晋南朝时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收录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精选》里,这本书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的。

董慧秀在2010年第4期的《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司马家族王爷间的持续争斗,以及这争斗如何影响了两个晋朝政权的更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看... 权力背后的牺牲:一个人的抉择 01 公元220年,刘备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亲手处置自...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许多充满理想和责任感的青年积极投身...
原创 江... 清代的总督是重要的封疆大吏,负责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军政事务。总督的辖区广阔,权力巨大。若朝廷没有有效制...
原创 刘... 公元420年,也就是永初元年,东晋的名将刘裕通过一系列权谋手段,成功废除了东晋后主,在建康登基称帝,...
原创 韩... 无论兵力如何,面对面与项羽对抗,韩信几乎没有取胜的机会。如果韩信真具备这样的能力,为什么不直接与刘邦...
原创 华... 在美国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有一位深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以勇气、正义与牺牲精神而闻名,是自由和民主的...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其灭亡,意味着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
古代东西方冶铁谁更强?为何中国... 全文共2885字 | 阅读需6分钟 遍地开花的青铜冶炼 根据科普中国·科学百科所审核的百科资料显示...
原创 满... 沙俄与清朝之间的领土争端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时期,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尽管在1689年和1728年...
原创 他... 在中国共产党悠久而丰富的历史长河中,隐藏着许多错综复杂且深邃的故事,其中一个引人瞩目的传奇人物便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