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为何“忘却”父仇,选择归降蜀汉,保卫蜀汉到生命的尽头
创始人
2025-09-04 23:02:39
0

有人觉得背叛只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可三国里偏偏就有这么一出大戏:魏国名将夏侯霸,宁愿离开高门厚禄,翻山越岭投奔“仇家”蜀汉。别以为他只是赌气,这一决定背后的刺激数,比一锅牛杂还复杂。你有没有想过,父仇未报,为啥他投敌?而让一个“根正苗红”的魏国核心人物,选择转头离开,背后到底有多少见不得光的江湖恩怨?读完下面这段,你可能要重新思考三国权臣斗争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父亲夏侯渊是曹操的亲信兼族弟,母亲又与曹操家紧密联姻,堂堂夏侯霸,简直魏国里的“自己人中的自己人”。按理说,曹魏家族的饭碗大得能装一船人,夏侯霸怎么都该舒舒服服混到老。偏偏事与愿违:等到司马懿阴了一把,把曾经的曹家门生大将一窝端,夏侯家的老底,也眼看着就要被清空。你说夏侯霸是魏国的红人吧,人家一句圣旨,说“进京议事”,谁敢不去?可明眼人都知道,这“进京”多次,回来的可没几个。夏侯玄倒是脾气硬,宁死不屈;夏侯霸嘴上是忠心,心里已经是翻江倒海。到底什么能把金字招牌的魏国嫡系,逼到撂挑子走人的地步?线索好像东掏西掏总不够齐。别急,故事还有更狠的反转。

说到底,夏侯家能在曹魏横着走,不是因为谁长得漂亮,而是家族和曹操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夏侯霸出身讲究,文能持刀上马,武能骑射带兵。小时候吹过的牛,长大了都一个个兑现——可惜风头过了,风向说变就变。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蜀汉老将黄忠一刀诛了夏侯渊,夏侯霸的情仇就像麻将刚开牌就吃了一记闷棍。本想着靠着忠诚点满对曹魏报仇雪恨,怎奈世道早已不同。曹操死了,曹丕封他偏将军,曹叡封他右将军,表面风光,背地里已经开始有人掐指算账。司马懿翻了天,走马灯似的内斗,把“曹家亲戚”变成阶下囚。夏侯霸明面上一腔热血,心里也清楚,一旦被叫进京,差不多得准备个寿衣。

老百姓怎么看?魏国人可能私下里叨唠:“曹家和夏侯家是穿同条裤子的,家里还不兴窝里斗?”蜀汉那头更是议论纷纷:“夏侯霸来投,能信?仇人变同僚,晚上会不会背后捅刀?”普通人在大佬争斗里,就是看戏的,可谁走谁留,最后影响的还是黎民百姓的饭碗,谁坐江山他们就得跟着谁过日子。

一阵风暴过后,表面又恢复了平静。司马懿把“政变牌”打得风生水起,夏侯家看似跌到了低谷,但魏国内部还是有些声音支持“秩序凌驾一切”。有人觉得,司马懿虽然手狠,但也算是维持了国家安定。毕竟,如果夏侯家、曹家这种老牌世家再不敲打,权力早晚出问题。再说了,“魏国姓什么,咱百姓吃饱了才最重要”。夏侯霸投奔蜀汉,虽然响动不小,有人说他是为了家族自保,有人却在背后嘲讽:“不是顶不住压力,谁舍得离开祖宗得来的安乐窝?”

同时也有魏国“保皇派”出来打圆场,说夏侯霸只是被误会了,心里还是向着魏国,只是“形势比人强”。夏侯霸在离开前,内部也不是没有犹豫,甚至提过“要不咱忍忍?也许风头过了还能再来”,但忍到最后,等来的不是安稳,是一纸追杀令。

这个局面,就像大风大浪过后,江面不起波浪,其实水底早已暗流涌动。夏侯家和曹家的残党,还在老鼠洞里琢磨怎么对付司马懿。可是,人心隔肚皮,没人敢动,大家都在等,等下一个倒霉蛋被点名。

眼看局势进入僵局,突然间第二拨“核弹”来了。原来夏侯霸投到蜀汉,不只是一时逃亡,更是精心打算:他并非孤身一人“落荒而逃”,而是算准了自己在蜀汉有亲戚可依,朝里有人好办事。刘禅的皇后,就是夏侯家的闺女;张飞夫人, 夏侯氏也出自这一家。换句话说:魏国待不下去了,至少在蜀汉还有条后路。要是你混职场,老板突然被架空,自己还被点名“进办公室谈话”,身边人一个个换新面孔,发现别的公司有自家亲戚当老总,你会不会也琢磨着跳槽?

更令人咋舌的是,夏侯霸奔蜀汉,不仅没有被视为仇人,反而得了刘禅的优待。刘禅一见面就拉家常,连说好几层“远房亲戚”,话里话外道出:大哥,别怕,有我罩着,咱是一家人。蜀汉方面更“走心”,把当年他父亲夏侯渊的灵柩都安葬得仁至义尽。一场敌对变亲家的操作,又像不像小时候看见打架的俩孩子,转身被老师一顿“批评教育”,第二天就坐一排吃麦芽糖?所有之前的“世仇”,瞬间化为乌有。江山的归属,原来也可以用人情关系来重新洗牌。

这一反转,直接“打脸”了那些死守忠义理想的魏国老臣。有人顿悟:原来这个天下,换来换去都是“自家人”在博弈。司马懿唱一出,夏侯霸接一棒,刘禅顺势“捡漏”。看似谁都输,谁都有活路,真正掉队的,是没有后台的小人物。

局面表面上缓和,夏侯家看似找到了归宿,蜀汉也乐得添干将。可麻烦哪有那么简单?夏侯霸在蜀中当了将军,说是“既来之,则安之”,可内心始终是个外来人。汉中旧仇未清,江湖恩怨常在。外界无论如何看,蜀汉朝堂对夏侯霸终究是“外来媳妇进门难”。军心难收,官场疑虑,昔日“魏国虎将”变成“蜀汉门神”,大家心里都打鼓:真打仗的时候,这个新来的人是战到底,还是临阵反水?蜀汉百姓议论纷纷,老将姜维也时刻带着防备。

与此同时,魏国内部乱象更甚。夏侯霸离开,让司马懿找到了“除旧布新”理由,借打击“曹魏老势力”之名,继续削弱所有异己。放眼天下,除了夏侯家的孩子拼死挣扎,其余亲信也在自保己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后来尤其辣手,彻底把魏国变成了司马家的后台。夏侯玄最后的末路,也印证了夏侯霸“见风使舵”不是无的放矢。

这种僵持,表面和气,实则“草木皆兵”。蜀汉虽然添了干将,但根基不稳,魏国貌似江山巩固,实则已埋定权臣篡位的祸根。谁家兴衰转眼间,百姓只希望哪边能多给口饭吃。

说到底,夏侯霸的人生悲剧,既是曹魏豪门的悲剧,也是三国后期权力斗争的缩影。有人说他见风使舵,有人骂他负义忘本,可你试试,家族的靠山一夜灰飞烟灭,旧日功勋成了“倒查对象”,你敢不敢继续陪人博命?有人一口一个“忠义”,好像只要血拼到底就对得起祖宗,结果呢?夏侯玄忠义有加,最后的下场呢?全家都成了“宫斗剧”里的反派。倒是夏侯霸,顺应潮流,及时止损,无论在谁家都落了个“能混下去”。

你要说“国破家亡,不投降才是铁骨铮铮”,或者“人在江湖,明哲保身才活得久”,谁对谁错,真不好说。不过,三国这拨官场老油条,个个嘴上不正经,心里算盘打得溜。天下分久必合,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夏侯霸算不算为家族活出了“变色龙”的最高境界?大家心里有数。

有人说夏侯霸变节是被时代裹挟,也有人说他这是典型的“墙头草见风倒”。如果你处在夏侯霸的位置,是坚持血统认祖归宗,哪怕死在魏国?还是学他投奔“仇家”,过上好日子?“背井离乡”算聪明,还是算无耻?留言说说看,到底是“抱团取暖现实派”香,还是“誓死不降理想流”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的一个夏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静卧在翠微宫,病情日渐加重,使这位才智横溢、雄心...
原创 何... 伟大的十月革命点燃了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希望,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列宁同志在革命的旗帜下带领苏联逐步...
原创 庐...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因遭受错误批判,被迫卸甲归隐,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成为一个低调的存在。...
原创 蒋... 蒋介石自从掌握国民党大权后,反腐败成为他嘴边常挂的议题。他强调不是反对下属致富,而是严禁腐败现象的滋...
原创 李... 一、杨广为何非要征伐高句丽? 对于隋唐王朝来说,辽东——也就是高句丽,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杨...
原创 九... 1968年,“杨、余、傅事件”发生后,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傅崇碧被拘押,随之,温玉成接替了这一职务...
光武中兴的传奇:刘秀的奋斗与智... 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人物——刘秀。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他可是中国历史上...
原创 朱... 朱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至今仍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尤其是他发动的靖难之役,不仅被看作一次...
原创 从... 中国古代有“三达德”的传统观念,强调人应具备智、仁、勇三种德行。这三者分别象征着智慧、仁爱与勇气。自...
原创 看... 晚清的政权几乎长期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她的权力和事迹深深地刻印在历史的篇章中。因此,许多人常常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