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的一名普通家庭帮助了一位犹太小女孩逃脱纳粹的迫害。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曾经无助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国务卿,并且主导了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她的故事堪称现实版的“农夫与蛇”。那么,这位犹太难民的小女孩是如何从困境中崛起,最终成为美国首位女性国务卿,并推动轰炸南斯拉夫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玛德琳·奥尔布莱特——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
奥尔布莱特的身高虽然只有1米47,但她那双犀利的眼睛和气场却使她无论身处何地,都显得格外强势,甚至让许多男性对她心生畏惧。她的存在,无论在哪里都难以忽视,连后来的美国女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不得不自叹不如。
俗话说“相由心生”,而奥尔布莱特那副冷酷的面容正是其性格的写照。她在政治生涯中以冷血和强硬著称,尤其在她推行的外交政策上,堪称美国鹰派中的典范。她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拥有强大的军力和武器,如果不去使用它们,那么这些武器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战争中平民的伤亡,她则冷冷地回应道:“这不过是必要的代价。”这些话语展现了她的决绝与冷酷,令人难以想象,这位女国务卿竟曾经也经历过战争的摧残,亲历过被战火摧残的童年。
1937年,奥尔布莱特出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家庭,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纳粹德国迅速占领了捷克,奥尔布莱特的家人因此被迫逃亡。奥尔布莱特的父亲,作为一名外交官,凭借自己的身份伪造了通行证,带着妻子和女儿逃往了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那时,年仅两岁的奥尔布莱特在南斯拉夫人民的帮助下躲过了一劫。两周后,他们继续逃亡,经过多次辗转,最终到达了英国。然而,困境并没有结束,随着法国的沦陷和英法联军的撤退,德国的轰炸也愈演愈烈。
作为一名年幼的难民,奥尔布莱特常常在地下室与家人躲避轰炸。记得有一天,一枚德国的炮弹穿透了屋顶,砸向地下室附近。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无法幸免,但奇迹发生了——那枚炮弹并未爆炸。拆除炸弹时,工人们意外发现其中夹带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我们制造的炸弹永远不会爆炸。”原来,在德国占领捷克期间,当地的捷克工人为纳粹生产弹药时,虽然无法反抗,但他们却故意降低质量,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反抗的心情。可以说,奥尔布莱特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极度残酷,她比许多人更懂得战争的痛苦,然而长大后的她却成了支持战争的强硬派人物。
战后,奥尔布莱特一家作为难民移居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并很快获得了美国国籍,终于摆脱了流离失所的生活。中学毕业后,她凭借优异的成绩收到了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了奖学金丰厚的韦尔斯利学院,主修新闻学和政治学,这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1959年,奥尔布莱特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但她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生活。三年后,她辞去工作,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深造,随后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课程。她的学术背景使她为进入政坛做好了准备。
毕业后,奥尔布莱特进入政界,最初只是缅因州民主党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的法律助理,负责筹集资金,并参与国内政策和立法事务。尽管她起步较低,但凭借卓越的业务能力,很快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的注意。她被任命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国会联络员,正式进入白宫工作,并为此后走向高层打下了基础。
不久后,奥尔布莱特转行进入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88年她再次受到了重用,成为“国家政策中心”智囊团的成员。1992年,随着克林顿总统上台,奥尔布莱特被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凭借流利的多种语言,她成为了这项工作的理想人选,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联合国期间,奥尔布莱特因其强硬立场而著称。她甚至公开表示要将与自己意见不合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拉下台,并放言要打断他的腿。尽管这只是气话,但她的决绝和强势的态度,使她真正开始声名显赫。
1996年12月,克林顿连任成功,并任命奥尔布莱特为美国首位女性国务卿,达到了她职业生涯的巅峰。初时,奥尔布莱特因为性别问题遭遇一些质疑,但她凭借强硬的政治立场,很快让所有人闭嘴。她的外交政策鲜明地代表了美国的鹰派路线,甚至在内外压力下,她强烈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
科索沃战争爆发后,奥尔布莱特作为美国的主张者之一,推动了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为期78天的空袭,导致数百万平民流离失所。这次空袭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应,奥尔布莱特也因此成为国际社会争议的焦点,特别是在曾受到南斯拉夫人民援助的背景下,她的行动被认为是背信弃义的行为。
在奥尔布莱特的任期内,她积极推动北约东扩,这一政策也为后来的俄乌冲突埋下了伏笔。虽然从个人角度来看,奥尔布莱特的成就无疑是励志的,但从政治角度来看,她的身上始终贴满了“战争”的标签,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争议人物。
2022年3月23日,奥尔布莱特因癌症去世,享年84岁。美国总统拜登为其降半旗致哀,表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