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这支在南宋历史中闪耀着传奇光芒的军队,曾经撑起了整个南宋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无数百姓心中最坚强的后盾。尽管岳飞因冤屈被杀,岳家军最终解散,但它的故事和精神并未就此消失。许多曾从岳家军走出的英雄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继续书写着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孟珙,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他被后人称为“南宋战神”,正是岳家军的后裔。
孟珙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将门之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岳飞的部下,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孟珙的父亲孟宗政,也是一位不容小觑的将领,在开禧北伐期间屡次立功,最终成为了镇守襄阳的名将。孟珙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但从小便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毅力,身体素质过硬,武艺精湛,并且具有过人的军事眼光和判断力。尽管孟宗政曾未曾料到,小儿子孟珙将来竟能成为南宋威震一时的军事神话,但事实最终证明,他的儿子确实有着成为一代名将的潜力。
孟珙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金国逐渐衰退,北方的蒙古大军正快速崛起,并猛烈攻打金国,令南宋不再向金国称臣纳贡。金国本应集中力量抵御蒙古的入侵,但在权臣的挑唆下,金宣宗竟然选择了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然而此时的南宋与昔日联合金国对抗辽国的北宋早已截然不同。南宋军队中涌现出一批英勇的将领,孟珙父子便是在这场七年的对金战争中脱颖而出的英雄人物。金军的第一目标便是襄阳,孟珙和父亲孟宗政正是坐镇襄阳的主力。
当金军大军开始集结,准备进攻襄阳时,孟珙敏锐地判断出敌军必定会袭击襄阳,于是向父亲提出了提前设伏的建议。孟宗政采纳了儿子的建议,果不其然,金军果真中了宋军的圈套,渡河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枣阳一战中,孟珙和父亲虽然一度失散,孟珙本已成功冲出敌阵,但在看到父亲依然被困战场时,他毫不犹豫地冲了回去,将父亲救出,展现了英雄本色。
金军随后集结了二十万兵力分两路攻打枣阳,孟珙面对如此强敌,依然冷静应对,他登上城楼,弯弓搭箭,精准射杀数名敌人,箭无虚发,令所有的士兵都对他刮目相看。孟珙从未倚仗父亲的权势,始终以身作则,勇猛作战,在与金军的数十次血战中屡屡获胜,接连拔下十八座寨堡,成功打退了敌军。
当宋理宗继位时,孟宗政已经去世,掌管这支军队的正是孟珙。此时,金国在遭受野狐岭和三峰山惨败后,气力大减,频频南迁。金哀宗 desperate地命令将军武仙带领最后的十余万金军南下,进攻四川。然而,武仙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对手是南宋日益崛起的将星——孟珙。孟珙深知金国即将灭亡,根本不惧金军的二十万大军,果断地改变了以往防守的策略,主动向金军发动攻击。
孟珙首次迎击金军先锋并大获全胜,斩敌五千。由于敌军众多,他巧妙地设下陷阱,故意表现出失败的迹象,引诱金军深入。最终,孟珙用仅仅万余兵力,以破釜沉舟之势大败敌军二十万,再次斩敌五千,俘获三万敌兵。随着金军士气低迷,许多金军将领纷纷投降,孟珙对他们宽厚待之,降将们深受感动,纷纷效忠于南宋,导致金军的投降潮不断蔓延。
金军的南侵计划彻底失败。南宋因此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时刻。面对蒙古大军的威胁,南宋原本并不打算与蒙古联合,但随着金国的逐渐衰败,宋理宗决定率军北上攻灭金国。孟珙在此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带领宋军连战连捷,成功与蒙古大军会师,甚至与蒙古将领塔察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随着金国灭亡,宋蒙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宋理宗面对日益强大的蒙古,感到深深的迷茫,召孟珙商议时,孟珙毫不犹豫地回答:“臣介胄之士,只当言战,不当言和。”在孟珙的鼓舞下,宋理宗重振信心,决定积极备战,并任命孟珙为主将,继续保卫南宋。
孟珙不仅仅因为打败金国而被誉为“南宋军神”,更因为他是少数几位能够多次挫败蒙古大军的名将之一。端平二年,蒙古大军发起猛攻,孟珙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决断力屡屡击退敌军。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孟珙为南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成为了南宋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支柱。
但在孟珙心灰意冷之时,他却遭遇了南宋政权的冷遇。宋理宗担心孟珙的权力过大,又惧怕可能为蒙古借口,最终拒绝孟珙接纳投降的将领。这一打击令孟珙感到深深的失望,他感同身受岳家军先祖岳飞的痛苦,心力交瘁的他终于因病辞世。
孟珙死后,有人说那天天上陨落了一颗流星,正是象征着这位南宋的军事巨星的陨落。即使他去世,孟珙所积累的军事遗产仍为南宋延续了数十年的生命。孟珙,毫无疑问,是真正的南宋“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