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非洲人饭都吃不饱还不种地,真是因为懒吗?专家:你看地上长得啥
创始人
2025-09-04 16:03:14
0

非洲,这个地方你一提起,可能就想到大片土地、野生动物,还有——嗯,饥饿。没错,非洲有超过13亿人口,土地面积比你能想象的还大,但粮食问题却老是解决不了。联合国说,撒哈拉以南非洲有2.5亿人吃不饱饭,占全球饥饿人口的很大一块。这就让人纳闷了:土地那么多,咋不多种点地呢?难道真是懒吗?别急,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专家说了,问题没那么简单,关键得看地上长的是啥。

很多人一看到非洲的贫困,就觉得是人懒,不想干活。这想法其实挺片面的。咱先不说别的,看数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非洲人平均每周干50小时活儿,比发达国家那37小时多了一大截。尤其农村的农民,早上太阳刚出来就下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非洲女人更厉害,种地、打水、烧饭、带娃,啥都干,忙得脚不沾地。她们在农业里的贡献能占到60-80%,你说这叫懒?

再说,非洲农民也不是不想种地,他们是真干了,但收成不好。为啥?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条件太苛刻。土地看着多,可种起来没那么容易。外人光看表面,以为他们闲着,其实是没看到背后的难处。

懒不懒先放一边,非洲农业为啥搞不上去,咱们得从根儿上找原因。专家说了,这跟土地、气候、历史、基础设施、技术都有关系,一个都跑不掉。

非洲大部分地方是热带气候,雨多、热得快,这对种地来说可不是啥好消息。土壤在这儿有个大麻烦,叫“淋溶作用”。啥意思呢?就是雨水哗哗往下冲,把土壤里的好东西——钾啊、钙啊、氮啊——全冲走了。剩下啥?一堆铁和铝氧化物,红乎乎的,看着挺唬人,其实养分少得可怜。土壤还酸,黏一块儿,种啥都费劲。

比方说,肯尼亚坦桑尼亚红土,铁多到发红,可植物要的氮、磷、钾少得没法看。跟欧洲、北美的黑土地一比,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温带那儿雨少、冷,养分能攒下来,非洲这热带土壤却是“散财童子”,留不住好东西。更别提有些地方土壤干了还变硬,锄头都挖不动。

非洲的气候不是你想的那样全是沙漠。其实从北到南,啥都有:撒哈拉的干热,萨赫尔的半干旱,刚果的雨林,东非的高地,南非的草原。可这多样性对种地来说是噩梦。为啥?太不稳定了。

拿萨赫尔地区来说吧,雨季就那么几个月,还不准时。农民种小米、高粱这些耐旱的,赌的就是雨能来。可要是雨迟了或者压根不来,地里就白忙活了。东非更惨,像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干旱和洪涝轮着上。2011年那场大旱,1300万人受灾,庄稼全死光;2019年又发大水,地里啥也没剩。

气候变化还火上浇油。专家说,非洲温度上升、雨水乱了套,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到2050年,南非的玉米可能减产30%。玉米可是好几亿人的主粮,这不得急死人?

再说历史。非洲农业这烂摊子,跟殖民时代脱不了干系。那时候欧洲人来了,不是想着让非洲人吃饱,而是要把东西弄走。他们推咖啡、可可、棉花这些经济作物,种出来全运欧洲去了,本地人吃啥?没人在乎。传统种粮食的办法被打乱,土地都拿去种“赚钱”的东西了。

独立后,这毛病也没改过来。不少国家还靠出口作物换钱,粮食生产没人管。现在非洲每年花350亿美金买进口粮,专家估计到2025年得涨到1100亿。这钱要是投本地农业,早吃饱了。

地种出来,运不出去,存不下来,这也是大问题。非洲农村的路,烂得没法说。雨季一来,泥泞得连车都过不去。世界银行说,只有34%的农村人离一条像样的路不到2公里,东亚那边可是90%。东西运不到市场,烂在地里,谁还愿意种?

储存也头疼。没有冷库、粮仓,粮食容易发霉、被虫吃。非洲粮食收获后损失30%,水果蔬菜能丢一半。灌溉更别提,全洲才6%的地有水浇,亚洲是37%。没水,全看老天爷脸色,哪年雨不好,哪年就饿肚子。

非洲农民大多还用老一套,锄头、砍刀,效率低得吓人。好种子、化肥、农药,要么买不起,要么压根没地方买。传统法子以前能凑合,现在人口多、气候变,早就顶不住了。

技术推广也难。农业顾问少得可怜,乌干达一个顾问管5000个农民,哪顾得过来?手机倒是多,可农村网差,数字农业用不上。没知识、没工具,种地就跟撞大运似的。

问题这么多,总得有办法吧?专家说了,解决这事儿得从根儿抓起,慢慢来。

土壤差,那就得治。加点有机肥、无机肥,轮着种点豆子啥的,能补补养分。马拉维试过化肥补贴,玉米产量蹭蹭涨,但得悠着点,别搞坏了环境。

种树也行,叫农林复合系统。树能挡土、留水,叶子掉下来还能肥地。尼日尔那儿,农民种金合欢树,把废地变良田,收成翻了好几倍。

气候不靠谱,就得想招儿。种点耐旱的,比如改良的高粱、玉米。布基纳法索有个老法子叫“zai”,挖坑攒水,效果不错。天气预报也得跟上,马里用短信告诉农民啥时候种,挺管用。

基础设施得砸钱。路通了,东西能卖出去;仓库有了,粮食不浪费;水渠修好,不用干瞪眼。埃塞俄比亚搞了点小灌溉,农民日子好过多了。非洲开发银行有计划,但钱和管事儿的人得跟上。

技术得接地气,别拿外国的照搬。绿色革命联盟(AGRA)在弄适合非洲的种子,挺有希望。教育也得抓,农民田间学校教点新招儿,马拉维那儿学防虫,农药都省了。

手机也能帮忙。加纳有个Farmerline,语音报价格、天气,老农民都能听懂。

地得有个准儿,谁种谁说了算,埃塞俄比亚搞土地证,农民敢投钱了。补贴也得有,尼日利亚给小农户贷款,水稻产量上去了。贸易得放开,非洲自贸区要真干起来,粮食能互相调。

别以为非洲全是坏消息,有些地方干得挺好。

卢旺达:打仗毁了以后,人家硬是从头来。作物强化计划推种子、肥料,玉米、豆子产量翻倍,快吃饱了。

加纳:搞了个“种植促就业”,水稻、玉米多了,进口少了,还多出不少活儿干。

塞内加尔:水稻靠灌溉和技术,进口粮不那么香了。

这说明啥?有心干、有钱投、有法子,非洲农业能起来。

非洲人种地少,不是懒,是真难。土壤差、气候怪、历史坑、路不通、技术缺,哪样都够呛。想解决,得治土、管水、修路、教技术,还得政策撑腰。路长着呢,但看看卢旺达、加纳,种子已经种下了,慢慢浇水,总能长出个好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如果你有机会去参观河南省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那九件闻名遐迩的镇馆之宝。虽然其中八件文物很容易找到,但...
日本纪录片揭批右翼篡改教科书歪... 央视网消息:在日本,历史教科书可由各出版社自主申请编纂,但必须经过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才能...
发现身边自然奇迹,共绘庭院小世... 11月22日上午11时10分,一场以“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与画家刘佩佩共绘庭院小世界”为主题的亲子...
马克龙放话“G20可能即将终结...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彭博社等22日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扮演起“悲剧预言家”(Cassa...
往天上撒钻石,能改善全球变暖? 属于好奇心的荣耀!10项“严肃又有趣”的科研成果获菠萝科学奖 11月22日拍摄的为观众展示煮鸡蛋...
盛世古玩乱世黄金,这句老话99... “盛世古玩,乱世黄金。”这句在坊间流传了数百年的老话,几乎成了中国人投资理财的红宝书。在大多数人的认...
宋代汝窑瓷器在线免费鉴定 汝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 的魁首,因产于河南汝州(今汝州市、宝丰县一带)而得名,核...
牛弹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不大相信自己眼睛,以为自己看到了一个假账号。 后来一看,很多日本人也都不敢相信自己...
广西崇左市委书记蓝晓已任自治区... 据广西卫视消息,11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在南宁举办。报道提到,自治区党委常委、南...
人到中年才明白,精神的寄托可以... 纳兰性德早就在书里写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句话道尽了人的心是飘忽不定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