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谈到高欢死里逃生之后集结人马反攻西魏宇文泰,致使西魏差点儿惨遭灭亡,也由于高欢没坚持继续追击,反而失去了一个大好时机,王思政设空城计保住西魏粮仓。因此,这对欢喜冤家的斗争还没有结束。
年过半百,率军亲征
东魏高欢与西魏宇文泰同源北魏,当然都有想要把对方灭掉再次统一的想法,前几篇文章讲了
小关之战
、
沙苑之战
、
河桥之战
、
邙山之战
可以说双方都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他们彼此之间的厮杀仍在继续。
公元546年
,整整五十岁的高欢(公元496年出生)仍不甘心西魏没被收复,于是再次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围住了西魏名将韦孝宽所坚守的玉璧城(今山西稷县),此城是高欢进军西魏的重要关卡。
按照常理来说高欢率兵十万来攻一城,城破是早晚之事,那么读者朋友们想一想,小编为何会大手笔准备着重描述这次攻城防御战呢?对,这场攻守之战势必不会如我们料想的那般简单随便。
作为名将的
韦孝宽
作战经验不可不谓是经验丰富,有勇有谋。二十岁就平定当时关中的
萧宝夤(yín)
叛乱,后来小关之战俘虏高欢名将窦泰(之前文章讲述过,也是最早跟着高欢打江山的一批人)其亦是功不可没。
且说高欢率兵十万,然而玉璧城中兵不过数千,要想守下此城,等到援兵到来,何其难矣。然而,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在少数,况且只是守城,相较于双方人马厮杀,或许简单一些。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高欢指挥十万大军,昼夜不停地对玉璧城展开猛烈的攻势,韦孝宽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地应对敌军,就这样,高欢第一波攻势被有效的抵挡了。高欢心想:我十万大军来攻你个小小的玉璧城,连番攻势却无收获,这要怎么办呢?传出去岂不是令天下人耻笑?
于是部下献策既然已经包围了玉璧城,何不截断城中水源,等待城内缺水必定大乱,便可不攻自破。当时玉璧城位于汾河的下游,城中多饮用此水,高欢便下令改其河道,使得玉璧城内无水可用。
单单靠此或许要花费数日,等到其援军来临,孰胜孰败就另当别论了。于是高欢又在城南堆砌高高的土山,当然要比城墙高,士兵可以从土山上直接跳到城墙上,只要是打开了缺口,那便好办了。
俗话说“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韦孝宽便直接在城墙上架起了可以投石头火弹的投物装备,试想只要东魏士兵登上他们所堆砌的土山准备越墙而来,投物装备便瞄准目标发射石头、火弹,敌军岂不是登高反而成为了活靶子吗?果然,高欢此举又没收获太大的成效。
十分精彩的攻守战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影视剧中多有挖隧道突袭敌军大营的情节,当然挖隧道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攻城的方法。于是高欢便选择此法,想要挖地道直通玉璧城内。
然而,高欢所能想到了韦孝宽也早已料到。影视剧中常常出现一个城池尤其是王都周围都有一圈护城河,当然有的没水就是深沟,往往里面遍布陷阱机关,平时出入需要放下吊桥才得以通行。
玉璧城也是如此,而且韦孝宽扩深扩宽的护城河的深度与宽度,高欢派出的那些挖隧道的士兵一不留神直接栽进沟中,不是中陷阱就是被擒。再者韦孝宽又令人拿来干草堵住洞口,再用火烧,顿时洞内烟雾弥漫,更有靠近者直接被活活烧死。
此法不成,遂高欢决定继续强攻。派上强攻利器攻城车,就是前方带有十分坚硬且尖锐的巨木和铁器组成,利用冲击力捣毁城门。于是韦孝宽便令人赶制出数层由布制成的巨幔悬空于城门之前,攻城车前来撞击,便用巨幔来抵消其冲击力,以柔制刚,使得高欢使用攻城车破城的想法覆灭了。
高欢不死心,由于那张巨幔是布匹做的,想要以火燃之,但距离又远,于是用长杆子上面携带火苗想要烧掉巨幔,韦孝宽又以一个绑有利刃的长杆多次削掉了高欢前来绑有火苗烧巨幔的长杆,火苗始终无法接触到那匹巨幔。
几番攻势,不见成效
高欢无计可施,决定采用最费时耗力的方法,在玉璧城四周挖地道,地道之内放入梁柱,再用大火猛烧,经此梁柱崩塌,地面也会崩塌,随之周围崩塌之处越来越多,玉璧城墙也多有坍塌,大概类似于如今的炸石头,在各个点埋好炸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山体也就坍塌了,由此可见,古人何其聪明。
虽然城墙多处坍塌,韦孝宽令士兵砍伐巨木堵住缺口,并在其后令士兵把守,弓箭准备,只要敌军前来,冲到缺口处的士兵用枪捅,远处的敌军用弓箭射,就这样,即使玉璧城塌,高欢依旧没能攻下玉璧城。
高欢的多次攻城之计全部被韦孝宽一一破除,且耽搁不少时日,伤亡亦不在少数。于是高欢便派部下前去说降韦孝宽。
大概意思就是,你今被重重包围,孤立无援,我军兵临城下,迟早破城,你外无救援,不如早早投降,我允诺你高官厚禄,何必苦苦守城呢?
确实,形势如此,被围数日,粮草将近,城墙坍塌,援军迟迟不到,苦守何益?就目前来看,假以时日,城破不远矣,那么韦孝宽会如何抉择呢?高欢会如愿以偿吗?
作者‖小末故事君冰心文学活动一等奖
图片‖网络侵删读史明智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