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私信询问,纯贵妃得到了那么多宠爱,为什么最终她还是在继后争夺中败给了那拉氏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今天,黑狸狸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1. 《如懿传》中的纯贵妃和娴贵妃
纯贵妃即苏绿筠,她之所以有机会成为继后的候选人,部分原因得益于富察皇后的推荐。这使得她迅速成为宫中争宠的焦点,许多人开始围绕她转,巴结她。但纯贵妃并没有太多智慧和政治头脑,最终她被金玉妍巧妙地利用。她的儿子们因此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而她自己也与继后之位渐行渐远。
相比之下,娴贵妃的表现截然不同,她一直采取不争不抢的态度,几乎不参与任何宫中事务。她除了与皇帝渣渣龙保持暧昧的关系外,几乎什么都不做,这种懒散的姿态反而打动了渣渣龙。渣渣龙不顾外界的反对,大力推荐娴贵妃那拉氏成为继后,并且极力强调她没有子嗣、家世背景薄弱,似乎这是她成为皇后不可或缺的理由。最终,这种青梅竹马的深厚情谊让如懿成功成为继后,而纯贵妃则没有了机会。
2. 历史上纯贵妃和娴贵妃的争斗
纯贵妃曾一度有机会被册封为继后,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她深得皇帝渣渣龙的宠爱,对于任何一位皇帝来说,立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为皇后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其次,纯贵妃为皇帝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清朝,生育子嗣对于后宫妃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功德。她不仅成功地为皇帝延续了血脉,而且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活到了成年,这使得她在宫中极具优势。
然而,纯贵妃最终错失了皇后的机会,唯一的原因便是她的出身。纯贵妃是汉人,且并未通过八旗贵族选秀或包衣选秀进入宫廷。简单来说,纯贵妃并非正宗的满洲八旗女子,而是通过江南汉人官员的推荐进入宫中的汉族女子。在清朝的传统中,汉族女子是不可能成为皇后的,只有满洲八旗的女性才有可能担任这一职位。
当时,后宫妃嫔的地位排序如下:
-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 若是混合出身的,贵族、包衣、平民之间的地位排序为:八旗贵族>八旗包衣>平民
包衣之所以比平民地位高,是因为包衣多为皇室宗亲的奴隶,而平民则完全是百姓阶层,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差距可想而知。
因此,娴贵妃能够最终被册封为皇后的原因也有诸多因素。首先,她是由皇帝的父亲选定的侧福晋,本身就具备继承嫡福晋位置的潜力;其次,她的母亲极力推荐她成为继后,而作为一个妈宝男的渣渣龙,当然不敢违抗母亲的意愿;最后,那个时期宫中确实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候选人。
乾隆十年,宫中主要的七位贵妃中,娴贵妃那拉氏、纯贵妃苏氏、嘉妃金氏、愉妃珂里叶特氏、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令嫔魏佳氏均为重要角色。在这七位中,出身贵族的有娴贵妃和舒嫔,包衣出身的有嘉妃、愉妃和令嫔,平民出身的只有纯贵妃和怡嫔。依照出身身份,纯贵妃和怡嫔都被排除在外。
再根据宫中的位份排序,嘉妃、愉妃、舒嫔和令嫔因其相对较低的位份而被排除掉,剩下的唯一合适人选便是娴贵妃那拉氏。
总结:
尽管纯贵妃有孩子且深受宠爱,但她汉族平民的身份注定了她无法成为皇后。而娴贵妃虽然没有子嗣,也没有显赫的宠爱,但凭借她的出身、资历和位份,她几乎没有对手,因此最终成为了乾隆帝的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