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一八时东北军有一战之力吗?东北军实力比关东军强,有点可惜
创始人
2025-09-04 12:33:48
0

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痛楚。这一天,日军悍然发起袭击,单方面炮轰了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而在一个无力的“不抵抗”命令下,数十万东北军竟然未曾开火抵抗,任由日军迅速侵占东北。自此,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而蒋介石与张学良在这场历史悲剧中的角色,一直以来都被批评为“罪人”。他们下达了令人震惊的命令,放弃了对抗侵略者的机会,致使敌人轻松破门而入。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无法释怀这一历史遗憾。有人曾经提出过疑问:如果张学良当时没有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而是选择带领东北军迎难而上,是否日本也会因此而犹豫,历史是否会发生不同的转折?

让我们从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来分析。虽然日本在当时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上无疑优于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军就完全无法与之抗衡。事实上,东北地区的工业非常完善,远远超过当时中国其他地区的水平,资源也极为丰富。无论是物资还是财富,东北军都具备相当强大的后勤支持。可以说,东北军当时是中国最为富裕的部队之一。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东北军的战斗能力。张作霖执政时,奉天军力强大,堪称中国最强的军队之一。东北军分散各地参与抗日时,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战果。所以,东北军完全有与日军关东军一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东北军士兵的抗日决心极为坚定。对于他们来说,战斗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捍卫家园、捍卫民族的尊严。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许多士兵仅是听从上级命令,在情感上没有太多的投入,而面对日本的侵略,所有士兵都会为捍卫家园而勇敢无畏。所以,士气上也没有问题。事实上,民众支持抗日,几乎是当时东北地区的共识。当时,东三省驻有约三十万东北军,他们大多是东北人,对当地地理环境非常熟悉,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深刻。

再看张作霖的眼光,他早已意识到日本的野心,预见到未来必有冲突,因此在他统治下,东北军的工业和军事都得到了大力发展,修建了大量兵工厂,以确保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自给自足,生产现代化武器。这些兵工厂并非简陋的小作坊,而是当时世界顶尖的设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外国专家,保障了东北军的武器装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除此之外,东北军还储备了大量的火炮、枪支弹药,甚至拥有坦克部队,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极其罕见的。

与此同时,东北的空军也相当强大。东北航校培养了大量的飞行员,此外,东北军还从德国等军事强国采购了两百多架先进的战斗机,这些飞机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极为罕见,质量和先进性毋庸置疑。而在海军方面,东北海军拥有27艘战舰,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而相比之下,蒋介石手下的中央军仅有五艘战舰。可以说,东北军的装备堪称当时中国最精良的军队之一,远超其他军队。

根据史学家的统计,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的战斗员约有16万人,而日军关东军的兵力仅为3万至6万,若按六万计算,东北军的兵力是日军的三倍。虽然东北军的战斗力与日本关东军可能有所差距,但无论如何,日军在兵力上的劣势是明显的。此外,东北的许多将领才智过人,许多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朝鲜战场上都赢得了赫赫战功。毕竟,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家园遭受侵略,他们定会全力以赴。

然而,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的消息传来时,整个中华大地都陷入了震惊与惋惜。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东北军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败下阵来,为什么这些装备先进、兵力充足的军队会轻易败给侵略者。如果是因为日本武器先进而战斗中不敌,那还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东北军并未与日军交手,而是完全放弃了抵抗。这一切让人无法理解,张学良因此成为了民众愤怒的目标,成为历史的罪人。即便到今天,仍然有人深深痛恨他若选择抗战,东北人民可能会全力支持,局势也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历史已经无可更改。

假如当时张学良决定抵抗,情况将会如何呢?当时,关东军的行动是未经批准的突发军事行动,日本政府和军部并没有准备好全面开战。如果东北军顽强抵抗,日本关东军根本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也会迫使日本政府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很可能会转变为一场小规模的冲突,最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中国国内虽然当时局势复杂,军阀林立,但民族大义面前,各方势力都会站在一起,进行坚决的抵抗。此时,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袖,具备极高的威望,他的一声号召将引发全国人民的响应,国际社会也势必会关注这场战斗,尤其是当时的日本政府仍在意国际舆论。更重要的是,苏联也不会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视若无睹,必定会采取行动。倘若东北军展开抵抗,日军绝不会轻松占领东北,这将极大拖缓日本侵略步伐,甚至改变整个历史进程。

然而,正如历史所显示的,东北最终未能抵抗,张学良也因此成为民族罪人。东北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军利用这里的资源和工业设施,展开了全面侵华的进攻。而失去东北这个工业中心的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更加艰难的阶段。今天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不禁反思:若当时做出不同的选择,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尽管如此,最终中国人民依然击败了侵略者,打败了敌人,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沉睡的中国,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再也没有人敢轻视我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圳一知名商场突发公告:9月1... 近日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 天虹商场(横岗店)发布致顾客朋友书 宣布将停止经营 ▲网友在...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四川泸州:创新... ↑ 9月5日,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2023年以来,四川省泸州市...
观礼九三阅兵返穗后,这位英烈后... 广州市天河区的林洁女士,是中国空军抗日英烈林耀的侄孙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两起!诋毁阅兵、策划低俗求婚被... 一网民发布诋毁“九三阅兵”言论被警方依法查处 9月3日,湖北襄阳网警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孟某某(男,47...
悦读|200余件(组)文物一书... 徐州古时为楚国封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汉文化遗存,想要走进汉文化就要去徐州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专业...
原创 印... 与我们仅有咫尺之遥的锡金,为什么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呢?这些曾经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雄踞一方的君主,他们...
原创 梁... 历史上,任何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背后的内在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必然性”。然而...
原创 被...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记得点击上方的“关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带来愉快的阅...
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 “唤...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成功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北京四九城内流传着一首民谣:“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这首民谣的出现,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