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汤灭夏,夏朝为何弃守河南却死守山西?考古显示:夏桀并不昏庸
创始人
2025-09-04 12:33:23
0

历史上的商汤灭夏之战,其实分为两个战略阶段。第一阶段,商汤扫除夏朝外围的方国,第二阶段则是商汤消灭夏朝主力军队,这一阶段的关键战役便是鸣条之战。

当夏后氏建立的二里头文明在河南伊洛平原繁荣昌盛时,商部落的实力还非常薄弱。那时,商部落位于河北易水流域一带,首领冥被任命为水正,带领部落为夏朝处理水患。然而,随着商汤的继位,商族逐渐崛起,创造了下七垣文化,扩展到河南商丘、山东曹县一带,势力逼近夏朝的核心地区。而夏朝的政权则日渐动荡,支撑夏朝统治的夷夏联盟破裂。内乱爆发,缗氏与夏后氏爆发战争,缗氏被彻底消灭。最为致命的是,夏朝失去了原本能帮助其平定叛乱的“九夷之师”,使得夏朝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

商汤在伊尹的策划下,首先打击了夏朝忠诚的方国,如葛国、韦国、顾国、昆吾国等,成功消除了进入夏朝腹地的障碍,为随后的战略进攻铺平了道路。接下来,商汤要面对的便是夏朝的精锐部队。

然而,出乎商汤的预料,在他准备进攻夏朝都城之前,夏朝竟然放弃了自古经营数百年的伊洛平原。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发现,二里头遗址从早期到晚期并未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直到临近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兴建,二里头的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依然运作正常,表明夏朝都城并未因战争而破败。商汤最终攻占夏朝都城的方式也并非是激烈的决战,而是通过“和平解放”,令商汤所期待的大决战并未如期而至。

然而,历史却发生了惊人的转折。决定夏朝与商朝命运的决战,并非发生在夏王朝的都城附近,而是转移到500里之外的晋南鸣条。《史记》记载:“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鸣条战地,在安邑西”。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在晋南鸣条山南侧2.5公里处的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遗址中,发现了“回”型壕沟防御工事,这与历史记载中的鸣条之战相契合。这表明,夏桀并非因为溃败而慌乱逃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有意将战场转移至晋南,打算在那里与商军一决高下。

在夏朝的疆域中,伊洛平原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中条山与晋南的连接地带,一直是夏朝的核心腹地。考古证据显示,二里头文化与东下冯类型在这两大区域相互交织,共同见证了夏朝的统治。与伊洛平原的富饶相比,晋南的土地相对贫瘠,东下冯遗址的面积也相对较小,仅为25万平方米,远不及二里头的规模。

然而,在三代时期,由于没有强大城市的防御系统,王朝的防线多依靠外围的军事堡垒或忠诚的诸侯国来支撑。例如,商周牧野之战中,纣王的防线便设在了陪都朝歌以南的牧和野。而夏朝的东部防线,则是由豫东的韦、顾、昆吾三国组成的。考古发现表明,二里头和商朝的殷墟遗址中只有宫城而没有外城。商汤灭掉韦、顾、昆吾之后,夏朝的防线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二里头到亳都的平原一片开阔,因此夏桀选择放弃伊洛平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个决定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晋南中条山南麓的峡谷中发现了商代城池,这便是后来的垣曲商城。通过碳十四测定,垣曲商城的建造时间略晚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这为夏商分界提供了关键证据。

垣曲商城建在中条山脉北麓,这一地理位置与夏桀的战略意图密切相关。夏桀放弃伊洛平原并选择晋南一带作为据点,除了借助中条山的天然屏障来防御商军外,他更看重这里的战略资源——中条山的铜矿。无论是二里头遗址,还是郑州、偃师商城,均离中条山铜矿不远,这些资源对青铜器和兵器的生产至关重要。而垣曲商城的选址,更是表明夏桀企图控制这一战略资源,为未来的反攻蓄势。

在这片中条山脉的阻隔下,商汤大军的进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商军原本应自东向西进攻,但其进军路线却非常曲折:“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升道渡河,自西翦西邑”。商军不仅需要越过黄河,还必须绕道而行,经过复杂的地势变化。然而,夏桀没有预料到的是,原本负责防守西部的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在伊尹的游说下背叛了夏朝,转而投向商汤。这使得商军能够从有莘国渡过黄河,直扑夏桀的都城安邑。

《孙子》一书中提到,伊尹在夏朝时曾为臣,而夏桀未能阻止伊尹的离去,这也反映出伊尹在战略上的智慧。夏桀的防线被商汤从内部突破,这才是鸣条之战夏朝惨败的根本原因。而非夏军本身的无能,夏桀的战略布局虽显得颇有远见,却在实际操作中遭遇了无法预料的背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从不太喜欢那些网红,但却深深敬爱每一位知青!她们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代表,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虽然她们的生...
原创 荆... 根据《战国策》记载,当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时,秦王惊觉而拔剑,但因剑太长,无法迅速拔出。具体来说,剑被插...
原创 中... 中唐故事:杀王澹故作惊讶,执李锜荡平镇海 先是浙西观察使李锜厚赂权幸,得领盐铁转运等使,李吉甫尝入...
原创 四... 在三国曹魏的智囊团中,蒋济无疑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
原创 曾...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朝迎来了短暂的“中兴”时期,其中最为关键的功臣便是曾国藩。他作为一位文人,...
原创 秦... 秦灭六国的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征战。对于秦国来说,最艰难的一战莫过于攻灭赵国。赵国的强大防御墙便是李...
原创 如... 如果把赵云换成关羽,是否会遭遇同样的结局——败走麦城、被马忠俘虏?这一点的分析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
原创 秦... 提到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秦始皇,他的形象一直是褒贬不一的。许多人感激他修筑长城,保护了百姓免受外敌侵...
原创 为...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句豪迈的诗句,表达了赵云无畏生...
原创 蜀... 在太平盛世,常有人强调“德才兼备”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对品德高尚的人给予的赞誉远超那些有才华的人。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