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8岁光绪突然驾崩,2003年专家验出真实死因,凶手却暗藏惊天玄机
创始人
2025-09-04 09:03:15
0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位皇帝,他小小年纪就被剥夺父爱母爱无奈的进入大清皇宫。

虽然4岁登基为帝,18岁已经亲政,但却一直都没有真正掌握皇帝的大权,一生都被皇太后慈禧挟制迫害,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而在他身上,还有一件百年来让无数人惊叹的悬疑未解之谜,就是他的死因!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崩逝,年仅38年。《清史稿》记载:“癸西,上疾大渐,崩于瀛台涵元殿。”官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光绪帝是病死的。

不过清末名医桂庭在所写的《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一书中这样记载:光绪帝临死前三天,曾在床上乱滚,并且肚子疼痛难忍,脸颊发暗,舌头又黄又黑,似乎有中毒的迹象。那么光绪帝真的是中毒而死吗?

1980年,清西陵管理处对清光绪帝及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椁(于1938年被盗)进行了清理并重新封闭,而光绪及隆裕皇后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保存在清西陵管理处文物库房。

光绪皇帝的遗骨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尸体检测来揭开真相,越来越成为可能。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开始共同合作,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运用侦查破案的思维方式,根据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还原、应用等原理,充分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综合分析、模拟实验、双向推理、多维论证等多项工作,对清西陵保存的光绪头发、衣物、遗骨以及墓内外环境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

在经过五年研究之后,2008年11月2日,课题组对世人公布确证“

光绪帝系砒霜中毒而死”这一结论。

是谁对光绪下的砒霜?而且下手那么狠毒,虽然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但无论如何也是名正言顺登基的一国之君,是谁这么大胆?

难道真如传言所说的是慈禧吗?还是另有其人,背后到底还有着怎样的深宫内幕?

一、皇帝与太后之间的矛盾

这还要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说起。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重新把持了所有朝廷大权,改良派人士或遭屠杀或被通缉,光绪帝更是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成了徒存虚名的皇帝。

但是,维新派在地方上的影响依旧存在,在名义上,光绪帝依旧是皇帝,而他比慈禧太后年轻30多岁,慈禧太后一死,很有可能重新归政于他,到那时东山再起的光绪帝必定会对顽固派进行打击和报复。

并且,戊戌变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同情,相对于行将就木并且保守的慈禧太后,列强们似乎更希望由年轻而又开放的光绪帝当政,所以光绪帝只要名号仍在,他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就不容忽视。

正是看到了这种潜在的威胁,从有关记载看,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后不久,就有意谋害或者废掉光绪帝。

慈禧太后起初的策略是,对外大张旗鼓宣布光绪帝已经病重,并下诏广求名医入宫为光绪帝看病,每天还将光绪帝的病历和药方传示各官署,甚至送到东交民巷各使馆。

一时间,人心惶惶,似乎光绪帝大限已至。慈禧太后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谋害或者废掉光绪帝制造烟幕弹;另一方面借以试探各方的反映,尤其是试探各国公使的反映。

出乎意料的是,光绪帝的安危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一时人言鼎沸,传言甚多。有说光绪帝已经自尽身亡;有的说正抱病,被囚一室;

甚至还有报道说光绪帝已被顽固派害死,所谓“病重”不过是一种假象;甚至对此极为不满的各国公使还纷纷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一位医术高超的西医为光绪帝看病。

慈禧太后起初不同意,后来迫于广泛的舆论压力,勉强同意让法国名医德对福入宫为光绪帝看病。

诊断之后,德对福将结果公布于报纸之上,世人才知道光绪帝并没有什么大病,所谓的病情,也只是“体气瘦弱,精神短少,消化迟滞,大便滞泄”等,并非什么绝症。

由此,慈禧太后通过“皇帝病重”谋害光绪帝的伎俩被揭穿,慈禧太后也通过这件事看到了舆论所向。

不久,顽固派又试图废掉光绪帝,对外宣称:“帝久病不能君临天下”,为废立制造舆论。

但是这种做法也立即遭到了外国驻华使节的反对,一些手握实权的封僵大吏也致电表示反对,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更是发动侨民,致电清廷,“请皇帝圣安”,并要求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帝。

在这种情况下,顽固派明显感觉到了光绪帝背后的力量,也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慈禧太后又听从亲信荣禄的建议,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1899年12月),宣布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定于次年元旦令光绪帝让位于他。

不想这一计谋,也遭到了外国驻华使节的反对,外国人认为顽固派扼杀帝党,实行的是某些排外或者闭关的政策,这将对他们的侵略不利。

后来甚至有传言,洋人要“勒令皇太后归政”,这让慈禧太后恼羞成怒,不惜利用义和团向侵略者宣战。之后,洋人和慈禧太后达成了谅解,洋人同意继续由慈禧太后维持局面,慈禧太后也甘愿为洋人效劳。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帝的废立已暂时威胁不到慈禧太后的统治,慈禧太后也就放下了心。然而,慈禧太后对囚禁在瀛台孤岛上光绪帝的种种折磨,似乎让人感到她随时都希望光绪帝死去。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将光绪帝囚禁在北京城内中南海的瀛台。

据有关资料说,光绪帝在瀛台孤岛上受着非人的折磨,生活极为凄苦。光绪帝刚到瀛台时,依照慈禧太后的吩咐,每天还给两席饭菜,后来只剩下一席。

而所谓的饭菜,除了干冷变质的食品之外,别无其他。太监们也往往任意敷衍,有时甚至干脆不送。当时工部侍郎立山因为冬天给光绪帝住的大殿糊了糊窗户纸,就被慈禧太后大骂一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天,因南海结冰,光绪帝和几个小太监一起玩耍,不知不觉踏冰走上了岸,后被大太监崔玉贵看见。崔玉贵以小太监挟持光绪帝出巡,欲行不测为由,将6个小太监全部打死。

从此,对光绪帝的管束愈加严格,只要南海结冰,就有人不厌其烦地砸冰,防止光绪帝逃跑。

慈禧太后对光绪帝精神上的折磨更加残酷,不仅逼死了他唯一宠爱的珍妃,还处处借机刺激和打击光绪帝,甚至到后来太监们也都不把光绪帝放在眼里。

正是因为慈禧太后曾试图谋害或者废掉光绪帝,并对他的“囚徒”生活极尽虐待之能事,人们才怀疑是慈禧太后最后派人害死了光绪帝。

再说,一生要强的慈禧太后能容忍一直被自己压制的光绪帝死在自己的后面吗?她就不害怕光绪帝重新执政后,翻她的旧案?

尤其是二人离世的时间相距不到一天,这仅仅是巧合吗?所以这种怀疑是理所当然的。

当时长期担任起居注官,接近光绪帝的恽毓鼎,在所写《崇陵存信录》一书中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入诊者都说光绪帝并无大病。

十月初十,逢慈禧太后生日,他还准备给太后祝寿,后慈禧太后传懿旨:因皇帝有病在身,免其率百官行礼。

并且说,当时慈禧太后患腹泻已经多日,有人进谗言,说光绪帝听到太后病了,面露喜色,慈禧太后十分恼怒地说道:“我不能死在你前面。”到了二十一日光绪帝就驾崩了。

这样看来,慈禧是毒害光绪帝的真正凶手,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二、李莲英、袁世凯谋害皇帝说

还有其他说法,认为是李莲英或者袁世凯出于自身安危的考虑,怕慈禧太后死后,光绪帝重新执政,会对自己不利,因而下手害死了光绪帝。

德龄女士在《瀛台泣血记》一书中写道:李莲英一直跟着慈禧太后,他怕慈禧太后死后,光绪帝重新执政算自己的老账,下手毒死了光绪帝。

英国人濮兰德和白克好斯合著的《慈禧太后外传》中也支持这种说法。而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则说,他听说光绪帝是喝了袁世凯送来的一剂药而死的。

由于在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出卖了光绪皇帝,一旦慈禧太后死后,光绪帝重新执政,肯定会向袁世凯算账,所以袁世凯要在慈禧太后死之前,先把光绪帝害死。

但是史学家也对此表示了争议,“皇帝吃药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有宫廷定制的规矩,必须由太医院的御医和太监在御药房里面一起互相监视熬制,皇帝吃一副药要煎两幅,煎好后合在一起,分成两杯,一杯御医先喝下确认没问题,皇帝才会喝另一杯。

配药的每一味药名、剂量稍有差池都是要以大不敬论罪的,所以袁世凯从外面送药毒死光绪的可能性极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员表示。

此外不少政治学家也觉得,虽然袁世凯有毒死光绪的动机,但是慈禧只是病重谁都算不准慈禧什么时候死,袁世凯不可能算得那么准。

而且按照正常逻辑,袁世凯应该在慈禧死后才会对光绪下手,况且弑君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罪行,袁世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下手,所以他应该不是凶手。

总的来说,在光绪帝诸多的死因中,被慈禧太后害死是一种重要的说法。至于事实是否如此,到目前为止,史学界仍没有定论。

光绪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帝之一,虽然有个皇帝名号,但一生都被慈禧挟制迫害,最后还是被毒死,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联合发动了...
原创 封... 霍去病一生最闪耀的时刻就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但封禅乃是帝王祭拜天地特有的方式,由秦...
原创 周... 周瑜,东吴的杰出将领,英年早逝,享年仅36岁。他因箭伤复发而死去。提起周瑜的美丽妻子小乔,人们不禁好...
原创 秦...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寝,以其高大恢弘的外观、如山如海的财富、复杂精准的构造、耗费...
原创 秦...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 当歌声响起,人们谈起秦始皇陵墓,每个人都会对它的大小和...
原创 朱...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对这个孙儿实在不放心,所以晚年便亲自教导他。为了让孙子成为一...
原创 原...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在秦国都城的咸阳宫(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15里处)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刺...
原创 汉...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是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因为受到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的...
原创 被... 1933年,度假的斯大林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刻。一个持枪刺客突然出现在斯大林面前,疯狂地朝他...
原创 谁... 时间回到新冠疫情之前,撇开中日正常贸易不说,仅每年到日本旅游的800万中国人,大概花费2万亿日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