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的《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
在中国古代,姓氏作为一个人以及一个家族的标志和符号,能够有效地增强家族凝聚力。到了现在,姓氏不仅是代表着一个人,更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中华文明的一截片段。
姓氏,可以用来辨别不同宗族的后代,从而避免同姓通婚的情况,并且还能让家族更加团结。甚至,在很多的朝代中,世家大族的子孙更加看重家族血脉。
时至今日,姓氏依然是中国人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重要依据。
不过,除了我们朗朗上口的那些比较常见的姓氏外,还存在许多生僻的姓氏,有的我们平常并不容易见到,有的姓氏甚至现在已经被我们当作是日本的姓氏了。
今天我们来讲3个复姓,堪称中国最“委屈”的姓氏,常被误认为是日本人。
1
东 野
东野是常被误认为日本姓的一个中国姓氏,因为日本也有东野姓,但中国的东野是源于三千年前周公姬旦的孙子,因为他有王室的田地名叫东野,所以他就以东野为姓,这是东野姓原始的祖先。
据资料记载,东野姓源于姬姓。据《东野志》记载,东野来源姬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长于姬水,改姓姬。武王灭商后封功臣,周公(姬旦)为首封于鲁,周公没有就封,留下辅佐武王。
成王元年,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就封于鲁,为鲁公。鲁公生子三,长子袭,次子熙,三子鱼。鲁公赐三子鱼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此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为东野姓来历。
东野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以山东鲁郡为郡望。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并在鲁国太庙旧址为其重建文宪王庙,东野氏一族列入庙堂。自得姓之后,姬鱼一脉东野氏一直在山东省的曲阜一带发展。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当康熙帝授予第七十五代东野沛然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时,在曲阜地区的东野家族仅百余人。
今较为集中的聚集地有山东省平邑县,河南周口县,河北黄骅市。其他济宁市、曲阜市、泰安市、济南市章丘市、邹城市、聊城市、宁津县、东阿县,河南省的沈丘县,江苏省的扬州市、徐州市沛县,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津市,北京市等地,均有东野氏族人分布。
2
新 垣
新垣姓是中国十分罕见的复姓之一,现在姓新垣的人口不足千人,大多居于辽宁沈阳。
关于新垣姓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源自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他被封于新垣,因此后代以新垣为姓。
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新垣姓也可能源自嬴姓,但这一说法相对较为少见。
姓新垣的人中,最有名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将军新垣衍。
据《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国已然崛起,此时的秦国国君正是秦昭襄王(宣太后,也就是著名的芈八子之子)。
三年前,秦军于长平之战中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军,三年后再次攻打赵国,已然包围了赵都。
赵国向魏国求助,魏王虽然出兵,内心却是“墙头草”希望左右逢源。于是命将军新垣衍向赵王进言,怂恿赵王拥秦为帝,以此避免战争。
虽然新垣衍面见赵王游说后并未能如愿,但因此事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汉文帝时期,此姓中还出了个名叫新垣平的方士,自称会望气,屡屡在皇帝面前装神弄鬼,竟然把后者骗得团团转(“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见《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最终,新垣平的伎俩被丞相张苍、廷尉张释之等人拆穿,汉文帝闻讯后大怒,下令夷灭其三族(“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见《史记·卷一十·孝文帝本纪第十》)。
3
端 木
端木姓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复姓,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和《端木氏家谱》《祖德性谱》等记载,端木姓的祖宗为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即子贡),系出于卫国。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能言善辩,是当时有名的说客和商人。在鲁、卫、齐等国做过相,并因为颇受孔子赏识而名声大噪。
他善于经商之道,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同时又精通外交辞令,曾游说四国交兵而解鲁国之围,对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对子贡评价极高,曾比之为“瑚琏之器”。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端木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经过多代的繁衍和变迁,最终形成了端木这一姓氏。
◎本文来源:“古韵风雅集”“唐诗宋词天地”,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