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时期的“待阙官”:官僚体制中的候补待上岗
创始人
2025-09-03 21:04:28
0

引言

善人所至处,凤仪气芝兰。同德自相求,肯因休显看。后来世道交,祗趋势与官。廉颇共翟公,雅抱常自宽。—[宋]张镃《杂兴》

在古代中国的每个朝代中,一套系统有效的官僚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笼络势力,稳固朝政的重要手段。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来设立相关的官僚制度,以达到解决各种政治及社会问题,进而巩固封建皇权的统治地位。

宋朝是古代经济、文化、政治非常繁荣的重要时期,而在宋朝的官僚体制中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制度“待阙官”。“待阙官”为何突然出现在宋朝?赵宋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来管理新出现的“待阙官”呢?

何谓“待阙官”?

所谓“待阙官”,实际上是宋朝官僚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官员群体。其中,待阙又被称为候阙、需次等。“待阙官”主要是指某些官员在经过吏部的选拔之后,拟注某官或某差遣,直到现在岗位的人离任后出阙,才能赴任。也就是说,“待阙官”是用来填补一些岗位空缺的,与现在所说的“候补”有相同之意。

一般情况下,官员要想成为“待阙官”,首先得进入“待次”。“待次”则是指宋代的参选官员依一定名次,等候专门机构的官员对这些改官或者文武官进行排选,然后依次等候锉选差注。要先经过“待次”进至“待网”才能顺利“填阙”赴任,相比之下,官员“待次”比“待阙”距离上任时间更远。

“待阙官”初现于宋朝

唐朝时期,官员待阙的现象尚未出现,未经专门机关选拔而在家守选的现象较为明显。而在宋朝却出现了待阙现象,这与宋朝时期的官僚体制密切相关。宋代官员的职官制度相当成熟,从选官、除授、任职、考课、棒禄、黑出降、迁转、致仕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条文规定。

宋代待网官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一定的特殊历史背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冗官的出现。冗官问题并非是宋朝独有的现象,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人事制度史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

宋朝时期的冗官现象却不容忽视,甚至直接影响到国家统治。受宋朝官僚体系与科举制度的影响,宋朝官员数量众多,而且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形成冗官繁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就是已有官阙岗位容纳不下现有官员。不仅如此,还出现有一大批甚至超过在编官员人数的不在职官员或者居闲白食棒禄的官员无事做的现象。

一直到宋真宗咸平年间,皇帝下诏曰:“如闻州县网多员少,可选朝官,各举所知,以补员网。”后来,宋王朝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通过扩大恩荫补官、科举取士、流外入仕、杂色补官等入仕途径,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宋代官僚机构以及人员的冗滥。冗官冗员的滥觞,便促进了宋朝的“待阙官”出现,并成为宋朝官僚体制中的重要制度。

待阙官员人数甚众,引起朝廷重视

随着发展,宋朝的待阙官现象越来越频繁,待阙官的数量越来越多,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弊端,不得不引起统治者和朝廷官员重视。

虽然待阙官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宋朝冗官冗员的问题,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官员数量众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待阙官虽看似有职位可期,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不能像正式官员一般为统治者服务,相反还会在财政方面带来巨大压力。此外,待阙官并不能完全抚慰众多有识之士的壮志之心,为此抑郁不得志且耽误才华的文人士子可谓是多如牛毛。

统治者为稳定自身的统治,解决官员待阙过多的问题,缓解士人留滞之叹,朝廷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的来看,宋朝统治者主要是通过限制士人的入仕途径、缩短官员任期年限、相应的增加官阙、以及时淘汰不才之人等方式来进行管理。宋朝官员入仕途径宽泛,选官冗滥是造成员多网少的主要原因。口益严重的冗官问题,不断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威胁着宋廷的统治。

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向朝廷上疏献言,改革弊端,其中就要求限制官员入仕途径,完善任官程序。宋真宗时期逐渐完善官员升迁和考课程序。实际上,限制官员入仕的途径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实施起来阻力还是比较大的。此外,赵宋朝廷增加官阙之岗位成了缓解宋代官员待网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一般增加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实权的闲官职。

宋廷缩短官员的任期,可以加速官员任职的流动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官员待网现象。宋初建,地方官员一般采取一年一考,三年为一任的制度。宋仁宗时期,朝廷规定京朝官出任地方,除监司以外以三年一任,其余往往以二年一任,沿边武臣任地方知州也以三年或三十个月为一任。宋代现任官并非都是贤明能干之人,也有无才之人长期霸占官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官员任职流动速度减慢,有才之人而无用武之地。大臣官僚就会建议朝廷及时裁汰冗官,选用贤能。

宋朝待阙官员的生活情况

宋代文官制度建立和完善,虽然为士人提供了多样的入仕途径,但冗官增多带来的官员待阙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朝廷。实际上,朝廷给予待阙官的棒禄并不是太多,甚至处于中下层的选人待阙时没有棒禄可拿,长期留滞在家,生活清贫,有时还不足以养家糊口。

仁宗时期,范仲淹上书指出入仕途径广,导致官员人数众多,守选一两年,授官待阙又要等一两年。因此,许多待阙官迫于生计,从事商业。在待阙闲居期间从事的商业经济活动主要有借贷取息、殖产兴业等方面。宋代官员借贷也是缓解自身经济紧张的方式之一。

其次便是教书授徒,著书立说。宋朝官员在待阙闲居期间,由于没有繁忙的朝政公务缠身,从而为其在家中从事文化教育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空闲时间。宋政府比较重视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官、私学都得到了繁荣发展。

从事教书活动往往作为宋代官员待阙闲居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这样既可以解决生计问题,又可以兼顾自己的学业,可谓是一举两得。待阙官教书授徒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既可以去地方官学任教,又可去家境富富裕的世家大族中担任师长。

结语

宋朝的待阙官数量众多,虽然没有正式上任就职,却也一些有经济生活保障,文化素质偏高,又具有丰富的任职经历的待阙官员,在地方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例如,当地方面临重大灾害时,待阙地方的官员在政府的鼓励支持或者出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济救灾工作,以尽快帮助灾民度过困难。当地方社会处于不安定时,待阙官又临时充当正官的职责积极地镇压盗贼,维护地方社会治安;当地方社会和谐稳定时,待阙官们也会利用有限的时间积极地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促进了寄居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代待阙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弊端,再加上待网官员数量众多,每个官员的品德素养和文化水平也不同。一些能力和素质有限的待网官,在寄居地方期间,也可能会因为一己私欲做出败坏社会风气和吏治,干预地方政务等情况,这亦是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参考资料

《宋代待阙官研究》《中国古代任官资格制度与官僚政治》《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中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岁月变迁,传承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在我们中国人的...
原创 1... 文丨临川 编辑丨T 1991年8月,克里米亚的阳光依旧灿烂,而戈尔巴乔夫却在此地意外“休假”。苏联...
原创 刘... 历史上他犯了两个很严重的判断,这两个错误或许成为了蜀汉一统天下的遗憾之处。 他的聪明才智、卓越领导能...
原创 明... 明朝有一位皇帝,他两次称帝,年仅9岁时当上皇帝,少年天子雄心壮志、御驾亲征,不料全军覆没、自己也沦为...
原创 秦... 在北京卫视首播的《山河月明》,号称是对“永乐盛世的历史考究与还原”,讲述了明成祖从年少起就喋血沙场,...
原创 马...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襄樊。在初期的战役中,关羽发挥了他因为死守荆州,而被压抑多年的军事才能。在兵力...
原创 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马背上的蒙古人一路征战,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区域。那么,矮小的蒙古人到...
原创 韩... 我国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很多非常有能力的将领,这些人有的辅佐帝王成...
原创 蓝...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靠的是义子义侄的支持,朱元璋少时父母双亡,流落到皇觉寺出家为僧,受尽了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