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百姓种地之后,是需要向国家缴纳一部分的,这便是租。一般来说,这个比例都不会太高,就拿汉朝来说,汉朝规定的是三十税一,就是大概缴纳3.3%左右。
虽然这种比例不高,但是在古代,对于百姓来说依然是个负担。因为,百姓不仅要向国家缴纳赋税,还需要向官府服役,比如说秦始皇修陵墓,就得调发大量民夫做苦力,隋炀帝修运河也是需要征发民夫。
一般来说,一年需要服役二十到三十天,但是浪费在路上的时间不算,以古代的交通,来回起码得一个月,因此一个农民,每年只有一半多一点的时间种地。而且古代还有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三十税一其实也不轻。
因为一旦有灾害,这一年几乎就颗粒无收,但是国家的赋税还是照收,再遇上一个昏庸的皇帝和贪污腐败的官吏,那么赋税还会增加,因此从现在来看三十税一似乎不高,也就3.3%左右,但是这是正常年份,一旦出了个什么意外,就交不上了。
总体来说,还是古代的生产水平太低,亩产量不够多,每年生产的粮食也就仅仅够吃而已,即使有余粮也不会多。
而且古代防灾害的能力明显不够,比如说旱灾、水灾,还有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官府不收税,百姓也不见得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