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曼德拉效应,
指大众对历史的
集体记忆
与史实不符,例如在2010年时很多人都认为南非民主之父曼德拉已经去世了,但其实2010年时曼德拉还在世,他是在2013年去世的。
除了曼德拉以外,戈尔巴乔夫也是一个经常“被去世”的著名人物。
作为苏联最后一个领导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他早已去世,毕竟苏联都已经解体三十一年,就连推动苏联解体的叶利钦都早已逝世。
但相比于叶利钦,戈尔巴乔夫的身体要好得多,他亲眼见证了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三十多年的社会发展,直到当地时间2022年8月30日,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因病去世。
而就在不久前,戈尔巴乔夫还在媒体上抨击普京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认为这是葬送了俄罗斯的民主。
戈尔巴乔夫于1931年3月2日出生于苏联南部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距离车臣很近),他的家庭很普通,祖辈都是农民。
戈尔巴乔夫出生时正值苏德激战正酣之际,戈尔巴乔夫不得已中断学业,撤到大后方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由于工作非常认真踏实,戈尔巴乔夫多次受到农场的表彰,并于19岁时被送往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法律系学习,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大学期间戈尔巴乔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后被调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委第一书记、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
此后戈尔巴乔夫一直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工作,他的职位也在一步步稳固提升,至1970年时,年仅39岁的他已经成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第一书记,是说一不二的一把手。
年纪轻轻就成为省部级高官,除了能力出众以外,戈尔巴乔夫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也非常高超。
在担任地方领导时,戈尔巴乔夫对所有前来视察的中央官员都是毕恭毕敬,各种礼物不断,给中央官员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得益于此,1971年,刚刚40岁的戈尔巴乔夫正式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78年,戈尔巴乔夫继续升任党中央书记,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那年他47岁。
1979年,时年48岁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年成为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成为主管苏联农业部的书记。
1984年2月,53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仅次于
契尔年科的
苏联第二号人物!
对于政治家而言,5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岁数,通常情况下53岁能当个省长就不错,而戈尔巴乔夫却在53岁那年成为苏联的二把手,拔擢速度之快难以想象。
然而仅仅又过了一年,
1984年苏联最高领导人契尔年科突然逝世,苏共元老级人物葛罗米柯强势支持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总书记。
在
葛罗米柯
等人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成功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正式稳定苏联最高权力。
54岁就成为苏联的一把手,戈尔巴乔夫可谓是春风得意,他一改
契尔年科时代较为保守的治国理念,开始推行全方位大幅的政治、经济改革。
其实在安德罗波夫时代,苏联政府就已经尝试改革,安德罗波夫这个人能力和眼光都不错,他的改革也比较稳健,深得苏联人民的认可。
但天不假年,安德罗波夫的身体健康问题不是很好,他的去世打断了苏联稳健的改革步伐。
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以安德罗波夫继任者自诩,针对苏联社会的积弊,发起了新思维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要分四个方面:
第一、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以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
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
第二、政治体制全盘西化,奉行多党制和议会制
第三、经济上私有化,市场化
第四、军队非党化
毋庸多言,但凡是脑子清醒的人都感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太过激烈,这哪是改革啊,分明就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
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太快太激烈,导致苏联社会爆发大混乱,特别是放弃党的领导和对军队的领导,使苏共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裂。
以叶利钦为首的亲西方派则趁机夺权,而由于放弃了军权,使得苏共高层失去了对态势的控制,再加上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有意思的是在苏联解体之前,戈尔巴乔夫还过了一把总统瘾。
1990年3月14日,苏联
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
苏联宪法
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从而改变了由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集体行使苏联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第一任总统。
当然,他也是苏联的最后一任总统,因为到1991年年底苏联就解体了。
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喜提无官一身轻,他曾试图返回过政坛,但在叶利钦的严防死守下没有成功。
退休后的戈尔巴乔夫为了生计经常出席一些西方活动,甚至还给LV、麦当劳等西方公司拍广告。
作为一手终结苏联的人,西方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是完全正面的,他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和美国政府颁发的
自由勋章。
相比于西方,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但总体上的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
是的,没错,俄罗斯社会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是比较正面的,尤其是年轻人。
2012年5月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
梅德韦杰夫
授予
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最高荣誉
圣安德烈勋章
,以表彰他为俄罗斯进步所做出的努力。
不过戈尔巴乔夫与普京的关系并不太融洽,两人曾互相指责对方的施政理念,
普京也曾痛批
戈尔巴乔夫,指责他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一个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
很显然,普京对于苏联的解体始终难以释怀,他可以接受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能接受版图的萎缩。
如今戈尔巴乔夫已经与世长辞,标志着一个时代彻底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而此时的俄罗斯正陷于对乌冲突的泥潭中,谁都不会想到,苏联解体三十年后的俄罗斯会是这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