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官场有条奇葩规定,一直执行到清朝,即使贪官也丝毫不敢违背
创始人
2025-09-03 19:02:32
0

网络上一直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宋朝GDP占到当时全世界的80%”。且不说这种说法有无夸大的嫌疑,宋朝是一个富庶王朝是肯定的,这点在名画《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的《东京梦华录》都有着很直观的显示。宋朝如此富庶,可有官府有一个规定,这个规定直接影响明清,无数权倾朝野的人都不敢违背,这条规定就是“官不修衙”。

“官不修衙”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不修办公地。举个例子,苏轼在担任杭州通判时,他的办公衙门就非常破,“例皆倾斜,日有覆压之惧”,这就是一个危房。等到了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办公衙署还是那么破旧,“见使宅栖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

苏轼见到杭州衙署如此破旧,就上奏请求拨款维修,结果被朝廷直接无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办公地实在是太破了,适当维修也未尝不可,为何北宋就是不允许?北宋之前,各地官府都有修建衙署的自主权。到了北宋,朝廷对各地财政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凡州军常例之外的财务,都需先禀报代表中央财政的转运司,由转运司审核上奏,地方官员是没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举个例子,欧阳修《偃虹堤记》里写了这样一件事,岳阳当地官府准备修建偃虹堤,这样利民利国的好事,当地官员忙活了半天朝廷才批准,“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修建堤坝都如此麻烦,更何况衙门,更为繁杂,官员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到了清朝,朝廷对各修建衙署的管理更为严格,谁想修缮县衙,一律自己掏钱。自己掏钱修的同时,还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凡官员预借廉俸兴修衙署,系旧料移建他处,或全行拆卸,另行建盖者,于工竣后,保固十年限内,遇有坍塌倒坏,令后任查明前修原案、估计工料,说明上司,委勘切实,着落原办官照数赔缴,并得委验出结之员,报部参处,照不行查明给结例,罚俸一年。”又要自掏腰包,外加可能因功臣质量问题遭到惩罚,因此各地官员极少修缮衙署。

参考资料:《滕县公堂记》、《偃虹堤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我国的发展是迅速的,而这种发展速度是不依靠掠夺式的经济侵略发展起来的。这在美西方国家眼里是惊讶的,他...
原创 为... 望闻问切诊疾患,救死扶伤治疑难。开刀妙用麻沸散,百姓皆称医中仙。 前几天休假时,品史君在朋友的带领下...
原创 诸... 在诸葛亮北伐的历程中,他共派出了七大先锋,这些先锋各有特点,而其中武艺最为高强的人并非赵云,而是魏延...
原创 五...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之所以称其为珍贵,主要是因为照片中出现的五位元帅在革命战争时...
原创 这... 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曾深入地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毛泽东思想塑造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正是在毛主席的引领下,...
原创 戈... 2022年8月30日,戈尔巴乔夫在经历了充满戏剧性的生活后,离世,享年91岁。 将戈尔巴乔夫的一...
原创 曾... 左宗棠和曾国藩,作为晚清时代的两位著名政治人物,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他们两人年纪相差不大...
原创 岳... 提到两宋交替时期的历史,岳飞这个名字无疑会让许多人想起。他不仅是南宋初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也是中国...
原创 商... 自古以来,王朝的兴衰更替,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新兴政权的第一步,往往是通过重建法理来为自己的统治...
原创 太... 东莱太史慈与小霸王孙策的激烈对决,堪称《三国演义》中五大单挑之一,正史《三国志》也有生动的记载:“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