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讨论中,许多人认为二战的胜利主要归功于苏联。如果没有苏联民众的坚韧奋斗,若没有苏联成功牵制住德军的主力,二战的胜利显然不会如此轻松。这种说法虽有道理,毕竟苏联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不容忽视。
然而,当我们回顾苏联在这段历史中的角色时,却常常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很可能难以取得苏德战争的最终胜利。
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许多苏德战争的亲历者一致认为这一点,甚至连斯大林也承认了这一事实。美国驻苏大使埃弗里尔·哈里曼曾在一份向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提到,斯大林曾谈到,美国在战前和战中对苏联的支援至关重要。斯大林指出,苏联大约三分之二的工业设施都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斯大林还补充道,剩下的三分之一工业则得益于德国、瑞典、英国、意大利、丹麦及芬兰等国家的援助。
事实上,华盛顿方面对此也早已意识到。早在苏联实施第一次五年计划时,美国的公司就已经参与了苏联的工业建设。或许有些人会质疑,这些说法是美国方面的自夸。然而,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也提到过类似的内容,赫鲁晓夫透露斯大林曾多次承认,“没有美国的帮助,苏联很可能无法打赢这场战争。”赫鲁晓夫自己也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
不仅如此,著名的将领朱可夫在1963年接受采访时也发表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苏联或许无法继续进行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和朱可夫这三位人物在性格上各自强烈对立,如果这一结论能得到他们的共同认同,显然有其不容忽视的事实依据。
那么,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真的起到了如此决定性的作用吗?
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被称为“特惠援助”。这一名称并非无的放矢,因为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条件确实相当宽松。美国政府为苏联设定了详细的援助计划,并且将这种援助视为一项国家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与其他租借法案国家不同,美国不仅未对苏联的物资使用加以监督,甚至没有要求任何经济报告或现金回报。因此,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是完全无条件的,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对待“亲儿子”英国的援助。
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1941年9月29日的英美苏三国莫斯科会议,在会议中,英美两国承诺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以及各种工业原料和其他战争物资。这一援助将持续到1942年6月30日,为期9个月。尽管协议中提到由英美两国共同援助,但大家都清楚,真正主要的援助方是美国。当时的英国已经深受德国空袭的摧残,几乎无法支援如此庞大的物资。
到了1942年5月,美苏双方签订了《对苏供应2号议定书》,不仅之前的援助并未减少,美国还开辟了海参威运输线,进一步加大了对苏援助的力度。随后的“3号议定书”和“4号议定书”中,美国再次向苏联提供了460万吨和600万吨的物资援助。
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1号议定书”签署之前,美国已经向苏联提供了16.76万吨物资,包括444辆卡车、59架战斗机、4655吨金属、132,446吨化学品、4801吨爆炸物、3988吨食品以及2664吨其他物资。仅仅是16.76万吨的物资,就包含了如此庞大的援助数字,后续的460万吨和600万吨援助可想而知其庞大规模。
例如,在“3号议定书”签署后,加拿大也加入了援助行列。美加两国提供的卡车达121,947辆,坦克更是高达1,770辆。事实上,美加两国实际提供的物资援助总量约为583.79万吨,远超计划中的460万吨,其中美国的援助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援助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直到1945年,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146万吨各类物资。这些援助对于苏联的重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几乎丧失了西部所有的工业区。如果仅凭苏联疏散到乌拉尔和远东的弱小工业能力,确实很难抵御纳粹的侵略。尽管在战争后期,苏联逐步收复失地,开始逐渐减少对美国援助的依赖,但至少在战争初期,英美的援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美国尚未参战时,英国曾是苏联的主要援助方。在莫斯科战役期间,英国向苏联提供了361辆坦克和330辆各类车辆。虽然这些援助远逊色于美国后期的支援,但英国的帮助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苏联空军几乎被德国摧毁之际,英国皇家空军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484架霍克“飓风”战机,极大地改变了空中战局。
从某种程度上说,苏联若没有英美的援助,确实很难支撑过战争初期那段艰难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