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霍守义威胁蒋介石:你若动他我必反你
创始人
2025-09-03 09:35:07
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蚕食我国国土,杀戮我国国民,国仇家恨当头之时,国民政府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发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令,妄想让共产党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被消耗瓦解。面对残忍的日寇,爱国将士怎么还能安心于内部争斗呢?国民党军队内的部分军官也是如此,

于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领部下发动了西安事变,期望以兵谏的方式让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共同抗击日寇,虽然最后在各方压力下蒋介石确实出兵抗日,但发起这场运动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却落得了被老蒋监禁关押的下场。

得知此事后一位国民党将领直接来到老蒋的府邸,要求蒋介石保证张学良的人身安全,否则自己将会领兵伐蒋。

是谁有如此胆量敢威胁在国民党军队中只手遮天的蒋介石?他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

他和张学良是什么关系,为何如此维护他?被监禁的两位爱国将领最后会有何结局呢?

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彻底覆灭,觊觎中国广博领土已久的各国列强早已难以抑制心中的恶念,妄图将中国瓜分而后快。

1931年一直蠢蠢欲动的日本终于将罪恶之手伸向了中国东北三省,然而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并未能唤醒国民政府守护国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反而实行不抵抗政策。因此几个月内日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东三省收入囊中,此后日军以东北为根据地开始对中国进行进一步的侵略与残害。

与不作为的大多数国民党军官不同,出身辽宁的霍守义参军就是为了抗击入侵之敌,守卫家园。此番“不抵抗”的命令让他着实倍感煎熬,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对现在的他来说这意味着泯灭参军的初心。

原本出身名门望族的霍守义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优渥的生活,但外敌当前他毅然放弃自己的学业投身军营。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除了实战经验外他还辗转进入北平、吉林等多所军校学习。在学校期间,成绩优异,苦思进取的他就受到了张学良的关注,毕业后在张学良的安排下霍守义回到家乡成为他的部下。在部队期间霍守义胆大心细,很快就被钦点为警卫师领导,负责守卫张氏住宅的安全。这意味着张学良对他是极其信任的,霍守义也不负期望在张学良的一手培养下逐渐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

1934年中国红军开始了“长征史诗”,1935年终于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此时收到消息的蒋介石立即调派张学良的东北边防军在延安南面的洛川一带驻扎,企图让其与杨虎城的西北军一起将在此的红军合围并控制住。

张学良是一心想抗日的,对于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他一直嗤之以鼻,当初他听命撤出东北只是不想将自己的部队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他违抗命令对日开战,双方兵力悬殊自己的部队肯定落不下什么好,并且这样做就等于公开和蒋介石叫板必定会把自己陷入孤军作战的绝境中。

于是这一次他抓住机会,虽然按照命令驻军洛川,但并没有将红军围控住,反而偷偷与共产党合议起联合抗日的事情。霍守义对此也是很赞同的,在张学良的牵头下,霍守义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多次为护送共产党重要人士在内地与延安之间的往返保驾护航,每一次都毫无纰漏,功成圆满。

1936年霍守义接到一个重要任务:

将有一批来自上海的进步人士赴延安进行访问工作,随行的还有美国驻华通讯记者斯诺,霍守义就执行护送任务。

即使面对严峻的封锁环境,一路上的食宿安排,路线确定,行程设计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仍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同年霍守义还帮共产党安全护送了两只装满现金钞票的大油桶到延安,一路上“滴水不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更加肆意妄为,外敌当前国军将士早已无心内战,一味地不抵抗让军中将士颇有怨言,不甘心再继续坐以待毙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经过深思熟虑后在1936年12月12日向蒋介石发起了兵谏,要求他下令联共抗日。

虽然最后蒋介石勉强答应联共抗日的方案,但促成这一方针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在蒋介石这却没有获得什么好下场。

杨虎城自“西安事变”后就一直被蒋介石关押拘禁,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被秘密杀害。

相比之下张学良的处境要稍微好点,虽然建国后也一直被蒋介石父子软禁于台湾,直到1990年才获得人身自由,但生命并未受到威胁。咎其原因是“霍守义闯蒋介石府”要占一部分。

承蒙张学良多年栽培的霍守义得知他被老蒋软禁后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经过多方打探,试了很多方法都没能将人救出,他也想过“来硬的”,但打起仗来肯定是不敌老蒋的势力,并且在抗日的节骨眼上如此内耗不是办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毅然前往蒋介石的府邸,用自己的生命和手里的兵权威胁蒋介石道:

“你务必要保证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不然我不会再为你带兵,更会起兵反你。”

为了张学良他能对一手遮天的蒋介石说出这番话足以证明他是重情重义之人。

蒋介石为了一步步瓦解张学良的势力,将他的东北军重新整编为六个军并把他们分散开来投入到不同的战场中去。

而霍守义继续担任112师师长,并相继参加了淞沪会战,守卫连云港等战役,战斗之中奋不畏死,誓死坚守阵地,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抗战结束后他就被国民党政府升任为中将军长并且坐阵兖州直至1948年被解放军所俘。

凭借着战时他对共产党的帮助与他对解放山东作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出任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政协委员。

但在“十年动荡中”却惨遭迫害含冤而死。

在守卫祖国的斗争中他兢兢业业,奋勇当先,革命不分先后,有功之人中华儿女必当永远感恩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杨... 天下女子,莫贵于皇后。 皇后,是古代后宫女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拥有母仪万世的威严,拥有掌管六宫的...
原创 秦... 翻开战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秦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章。自孝公起,秦国历六代明君,振长策而御宇...
原创 石...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在“永安建制”后被...
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一场“顶流”... 从“五岳独尊”到“天地告成”,看秦始皇如何用一场仪式“圈粉”天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着他的“...
原创 崇...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可以说是无力回天的悲情皇帝 崇祯帝名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他是明熹宗朱...
原创 曹... 曹丕、曹睿等皇帝是否拯救了大魏帝国,这和夏侯氏多少有些关系。 下面首先来看看夏侯惇的后代,夏侯惇和夏...
原创 北... 北宋时期,杨家将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其实杨家将的故事是说书人渲染过的,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都没...
原创 原... 一个小国夹在两个强盛的大国之间能有多惨?汉朝时楼兰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两边都不敢得罪,但又随时被迫选...
原创 “... 周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在位11年 姬宫生,周宣王之子。王后申氏,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史称“...
原创 秦...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能够有如今的生活环境都是靠着老祖宗一点一点积累的,毕竟大部分的国家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