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真实形象:殷墟考古重要发现,原来还是伟大的改革家
创始人
2025-09-03 08:34:16
0

说起商朝为啥没了,老辈的书里说了三个缘由:一个是姬昌行善积德,纣王却胡来一气;一个是说黄河干了,商朝就跟着完了;还有一个是纣王去打东夷,结果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后来啊,儒家的人讲故事,大多都说商朝灭亡是因为纣王品德不行,乱来一气。

自从近代考古开始火起来,我们就能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里,寻找历史的真实面貌。说到纣王为啥亡国,考古又有新发现,让纣王的形象有所改变。虽说纣王有不少毛病,但他也是个挺悲壮的改革者,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纣王人本主义改革】

据说,不算完整统计,光武丁那会儿,祭祀用的“人牲”就有9021人之多,真是让人听了心惊胆战。按现在的观念,这肯定很不“人性化”。但3000年前,啥都由“天命观”说了算,这事儿对武丁来说,却是拉拢人心、稳住统治的绝招。《史记·殷本纪》里头说:“武丁整顿政治,推行德政,天下人都高兴,殷朝又兴盛起来了。”

所以,商朝是个十足的“神主导一切”的时代,就像孔子讲的那样,“殷朝的人崇拜神灵,带着百姓一起侍奉神灵,重视鬼神超过礼仪”,不过到了纣王那会儿,他看起来更偏向“人最重要”。

到了商朝快结束的时候,有些商王就想改变这种情况了。据说啊,在纣王的曾祖父武乙那会儿,他干过“向天射箭”的事儿,可能他想要改革宗教吧,但具体怎么回事儿,现在谁也说不准。不过能确定的是,纣王他真的动手改了宗教,让“以人为本”的想法又回来了,考古发现也能证明这点。

研究了殷墟二十多年后,学者何毓灵说:“(在纣王那时候)城市发展得很快,城市又大又繁华,生产活动也很多,根本不像衰落的样子。”也就是说,纣王统治下的殷都,一点都没显得破败,这说明商朝在纣王时期还是挺强大的。

按照商朝的老规矩,国家力量没减弱的话,人祭活动应该挺热闹才对。但考古发现却不是这样。挖出来看,纣王那时候的祭祀用具做得非常马虎,学者唐际根都说那是“随便搞搞”的,跟以前那些漂亮讲究的根本没法比。这些祭祀用具啊,最能看出纣王的心思了,说白了就是他不把祭祀当回事儿。

关键的是,不光是古老的书上,就连甲骨文也说了,纣王打东夷时抓了好几万人,让商朝的地盘从黄河一直扩到了长江。不过,纣王跟以前不一样,他把这些俘虏都变成了奴隶干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杀掉当祭品。甲骨文上记得不太清楚,但帝乙和纣王这爷俩统治了五十多年,祭祀时杀的人大概也就一百多个。当然啦,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后面再细说。

很明显,纣王对传统拜拜的方式不太高兴,心里琢磨着要改改宗教的老规矩。最突出的改变就是他大大减少了用人来祭祀的做法,这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开始更看重人了。后来武王起兵打纣王时,数了纣王四大不是,其中一条就是说他不重视祖宗祭祀,这事儿看起来还真是有那么一回事儿。

【纣王改革失败之处】

纣王搞的那套宗教新花样,挺合当时大家的口味,也更贴近人的心思,说起来确实挺“牛气”。周朝后来不让用人来祭神了,这里面有纣王想法的影子,就像是纣王先铺好了路,周朝跟着享福。可奇怪的是,纣王这么好的点子,咋最后还把国家给搞没了呢?

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动别人的奶酪比改变人的想法更难,任何变革都会碰到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人的阻拦。按理说,纣王打算改革,肯定想过这事儿,但实际情况可能比纣王想的还要棘手。下面的两个考古发现,既证实了史书上的说法,又让人为纣王在改革路上遇到的巨大障碍感到担忧。

首先,武王批评纣王说:“你不重用自家的亲兄弟微子、箕子和比干他们,反倒让那些四面八方逃来的罪犯当官。”你看,甲骨文上好多“小臣X”这样的名字,他们都是出身很低的人,这和史书上写的对上号了。那纣王为啥不用自家兄弟,偏偏要用这些小人物呢?

另外,书上说纣王杀了九侯、鄂侯、比干这些人。要是放在以后的皇帝那时候,杀几个贵族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在当时可真让人吃惊。考古人员在后岗H10祭祀坑里找到了一个叫“戍嗣子”的青铜鼎,这说明坑里被祭祀的人牲很可能是贵族戍嗣子一家,也证实了纣王确实杀过贵族。那么,纣王为啥要把贵族当作祭祀用的牺牲呢?

从纣王搞的那套宗教改革说起,他不仅惹毛了祭司们,还很可能跟一大堆贵族结了梁子,遇到的难处和压力,真是想都不敢想。到最后,为了把改革推下去(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纣王只能提拔那些“小角色”,甚至对那些死命反对他的贵族下手,拿他们当人祭,用他们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像九侯、鄂侯、比干这些人,说不定就是因为太反对改革,结果就被当作人祭给牺牲了。

不过问题在于,纣王搞改革太死心眼了,可以说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得罪了一大堆原本有好处的人,这样一来,纣王怎能不输呢?

用现在的观点来说,纣王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也算得上是个壮志未酬的大胆改革者,带着点悲剧英雄的味道。

不过,后来儒家的人一再讲述,把纣王说成了历史上最坏的人,让他背上了千古骂名,但这些说法其实都不公平。就像人们常说的“书上的不能全信”,对纣王的评价,可能也得这么想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导语:自夏朝建立之后,嫡长子继承制也成为了古代皇权的主要挑选方式。按照制度来说,之后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原创 从... 在深入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与我们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体验到更...
原创 刘... 在遥远的岁月里,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几位帝王在江山的起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犹如一段急流,奔腾而过,...
原创 汉... 众所周知,在汉朝时期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就是匈奴。汉朝与匈奴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汉朝获得了胜...
原创 汉... 外戚指的是通过婚姻与皇室结成亲属关系的家族。在整个封建历史进程中,汉朝外戚专权现象尤为突出。从表面上...
原创 秦... 秦始皇是一个天真无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是他的童年却并不快乐,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他被迫成为了赵...
原创 秦... 我们对于封建王朝那种专制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是绝对不推崇的,也是非常拒绝的。而封建王朝的始作俑者就是...
原创 两... 少年立志,勇猛名震乡里 夏侯惇是个勇猛无比的少年,在他14岁的时候就声名远扬,因为听到有人侮辱他的老...
原创 为... 自秦始皇横扫六国,中国正式走向大一统,从此,中国虽有改朝换代,但最终都是统一格局。相比于中国的大一统...
画家赵锁平:今天祖国的强大是革...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画家赵锁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