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铸造的12金人,董卓毁掉了几个,剩下的哪去了?
创始人
2024-11-01 16:12:13
0

原标题:秦始皇铸造的12金人,董卓毁掉了几个,剩下的哪去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三辅旧事》:“立阿房殿前”。

始皇所铸的十二金人置于阿房宫前,似乎已成定论,只要提及阿房宫,皆不忘介绍阿房宫前的十二金人,而后世之人亦以为十二金人终秦一朝皆置于阿房宫前。

但事实上,这只对了一半,因为阿房宫建于始皇三十五年。

《秦始皇本纪》:

“三十五年……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所以金人并不是一开始便置于阿房宫前的。

那么在这十年之间,金人置于何处呢?

《史阙》:“翁仲死,遂铸铜为其像,置咸阳宫司马门外。”虽然作者不认同金人是为了纪念阮翁仲所铸的,但金人置于咸阳宫一事便是可信的。

因为咸阳宫乃是阿房宫建造前的政治中心所在,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秦始皇本纪》:“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可见在阿房宫建造之前,秦王都在咸阳宫接见使者,与群臣决定国家大事或举行宴会,所以金人在阿房宫建成之前置于咸阳宫,应是毋庸致疑的,甚至置于咸阳宫的时间长于阿房宫。

到了汉代,《三辅旧事》:“汉徙长乐宫大夏殿前。”“汉世在长乐宫大夏殿前”。

《汉书·王莽传》:“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

由以上可知,金人在汉朝是置于长乐宫大夏殿前,但在何时何人将金人由阿房宫遗址东移至秦时便已修建的长乐宫前、史书并无记载,但由其他资料研判,我们仍可推论一二。

按《三辅黄图》云:

长乐宫,本泰之兴乐宫也。高皇帝始居栎阳,七年(西元前200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高帝居此宫,从太后常居之。孝惠至平帝,皆居未央宫回。

既然长乐宫在汉高祖后多为太后所居,那么岂会将如此庞大威武的金人置於太后所居之地,故想必金人在汉高祖时便已移至长乐宫了。

《水经注·河水》:“汉自阿房徙之未央宫前”。

但在同书的《渭水》却云:“长乐宫、周二十里、殿前列铜人”。

为什么骊道元在书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记载,是否是前者叙述错误呢?

《三辅旧事》:“大夏殿始皇造,铜人十枚在殿前。”

清朝的张澍认为应改为“十二枚”。

但作者却不认为《水经注》和《三辅旧事》记载错误。

张衡《西京赋》云:“高门有阅,列坐金狄。”

由此二句话的前后文可知,此段所形容的为未央宫的壮丽﹔前文形容未央宫前的诸殿,后文形容未央宫后的诸殿,而并非是形容长乐宫。

为什么王莽会梦到长乐宫大夏殿前的铜人只有“五枚起立”?为什么董卓只销毁了十个铜人?

唯一可解释此疑点的便是在长乐宫大夏殿前只陈列了十个铜人,一边各五个,因此王莽才会只梦见五枚铜人起立,而非六枚。而董卓亦从大夏殿前的十个铜人拿去销毁铸钱的。

《后汉书·孝献帝纪》: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丁亥,迁都长安。”“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幸未央宫”。

而董卓便是於此年底销毁金人的。长乐宫在西汉末年毁於兵火,故董卓所销毁的十个金人可能便是由长乐宫遗址前取走的。

故作者大胆猜测另外的二个金人可能置於未央宫前,是由汉高祖之后的汉王,从长乐宫移至未央宫。

汉献帝初平元年,《后汉书·董卓列传》:“壤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虑、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

《三国志·董卓传》亦云:“悉椎破铜人、钟虎,及壤五铢钱,更铸为小钱”。

但究竟董卓销毁了几个金人,史书并无记载,唯有《关中记》(已亡佚)及《水经注》两书提及此事。

据《史记正义》引《关中记》云:

董卓壤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符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

按此处断句错误,因石季龙和苻坚皆为晋朝潘岳身后之人物,故不可能出现后二句。原文引号应改为“……重不可致。”

但在《水经注·河水》中,郦道元却云:“后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

按《水经注》中曾多次引《关中记》,故郦道元不可能没读过《关中记》,但为何郦道元推翻前说而言董卓只销毁九个金人,令人不解。

潘岳(公元247~300年)在世时,铜人仍在霸城,因此《关中记》的可信度应大于《水经注》。

始皇所铸金人在史书上的最后下落是《晋书·五行志》所记载由魏明帝移至霸城,从此便在史书上失去音讯。

更令人遗憾的是董卓究竟销毁了几个金人亦不可确知。

《水经注》日:

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灞水西停之。《汉晋春秋》:“或言金狄泣,故留之。”石虎取置邺,符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水河中,於是全狄灭’。

而在《水经注·蜀漳水》中云:

“(石季龙)又徙长安,洛阳铜人,置诸宫前,以华国也”。郦道元始终认为董卓只毁了九个金人,剩下的三个金人,石季龙将之徙之邺城,苻坚又将之移回长安﹐并销毁二个金人以铸钱,剩下的一个金人被老百姓推入黄河中,从此金人与世绝别。

按《关中记》早於《水经注》。

况且潘岳曾做过长安令,当时金人仍在霸城,潘岳在其《西征赋》并云:“禁省鞠为茂草,金狄迁於灞川”。故《关中记》所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应较为可信。

至於始皇所铸之金人究竟是否由石季龙徙之邺及苻坚又徙至长安,则不得而知。

但由《水经注》记载董卓所销毁的金人数目与较为可信的《关中记》有极大差入这点看来,我们对《水经注》所言“石虎取置邺,苻坚又徙之长安”的说法实在有必要抱持怀疑的态度,不可尽信。

因此有可能是《水经注》将十二金人与魏明帝所铸二铜人混淆在一起。

究竟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剩下的二个金人下落如何,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后世之人一直被郦道元、司马贞、张守节等人所误导。也许金人最后被苻坚由霸城顺便一起移回长安销毁;也许金人此刻在霸城的地底下,这一切都只能寄望於考古的发掘证明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父... 说起家谱,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虽然这个时代大多数家里的家谱都没了,但有的人家里面还保存着。在古代,每一...
原创 哪... 导语:哪吒原是佛教护法神,为何被演绎成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儿子,其形象在宋元、明朝时期多变的原因 哪吒原...
原创 历...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于公元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成功,朱元璋的嫡长孙也是朱棣的侄子建文帝朱允...
原创 为... 为教育好小万历,李太后费尽心机,希望儿子成为贤明的君主 隆庆皇帝去世后,年仅十岁的皇子朱翊鈞登基,年...
中法艺术对话作品展在巴黎中国文... 中新网巴黎7月2日电 中法艺术对话作品展当地时间1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揭幕。 本次展览汇集了法兰西艺...
“贫困生”家中装修豪华,有旋转... 7月2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慰问贫困生的文章引发热议。有网...
原创 以... 以色列最近的一次发言让人瞠目结舌。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白乐潍的公开要求,竟然是希望中国“立即切断对伊朗的...
日本民间团体:东京一旧址发现的... 记者当地时间7月3日获悉,日本民间团体“探明军医学校旧址所发现人骨问题会”表示,基于此前向厚生劳动省...
原创 7... 1969年,19岁的女知青黄丽萍,下乡到北大荒。10年后,她放弃了返城的机会,安心当一个农村妇女。她...
原创 3... 公元966年,39岁的赵匡胤只用了几万人、66天,就将后蜀攻破。后蜀皇帝孟昶,带着一众妃嫔投降。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