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顺治年间,多尔衮辅政六年,一共帮大清皇室,赚了多少白银
创始人
2025-09-02 21:34:16
0

顺治称帝,多尔衮辅政,这个期间大清处于相当混乱的阶段。尽管满朝大臣,建议辅政王多尔衮,采用明朝沿用的政策,可是一直都没有被采纳。

一直到顺治六年,大清才出台一些简单的政策。

其实,在这期间,多尔衮并非不管事,经过多方的探查,多尔衮心中已经有数,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保证国家,军队财政,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漕白二粮

明朝时期,漕粮的收入就高达400万石,其中北方提供75.5万石,男方提供32.4万石,在加上其他的,一共要征派520万石。

除此之外,还有江南地区,为朝廷提供的糯米、糙米21.8万石,被称之为“白粮”。

“漕白二粮”成为大清官僚队伍,还有皇族大宗财源的基础。

不管什么情况之下,多尔衮都没有放松,一直对漕白二粮全征全解。

多尔衮摄政的六年期间,大约有3000万石漕粮,120万石白粮,被运往京城,满足皇室贵族,八旗将士,新政权的吃饭问题。

第二,钱息

铸造钱币几乎就是,一个王朝更迭的财政象征,也是新王朝强制平衡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多尔衮在摄政期间,以户部为基础,在大同、湖广、河南、江西、浙江、山东等地,成立了30多个钱局。

铸造钱币,如何获利,主要是看“钱息”的多少,而“钱息”的高低,又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和钱本。

购买力是说,政府通过行政权力,规定货币的面值,与其他货币的兑换比例。

钱本是指铸造钱币,所有的物料本身价值,加上工价。

钱息是指法定购买力和钱本之差。

为了提高“钱息”,多尔衮采取了很多措施。

顺治三年,大清就硬性的规定,70文钱可以兑换1钱白银的购买力,直接提高顺治通宝的身家,紧随其后,严禁历代铜钱流通,大清政府低价进行回收,这“一升一降”之下,顺治通宝的钱息,大大的增加。

根据《清世祖录》中记载,多尔衮摄政期间,一共铸造67亿245万文铜钱,按照70文兑换一钱白银的话,这样就可以折算成为960万两白银。

在减去各个地方的钱本,多尔衮摄政六年,获得的钱息,高达469万两白银。

第三,盐课

盐业的收入,仅次于地丁钱粮的收入,也是大清皇室,十分重要的财政收入。

多尔衮进入北京之后,就十分重视盐业的课税的征收。

顺治一年,多尔衮就控制了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盐场。

顺治二年,清军直接来到淮扬,控制住全国最大的盐场——两淮盐厂。

顺治三年,除了两浙、福建之外,全国各地的盐厂,全部被大清政府控制。

顺治三年,大清的盐课收入已经高达158万两白银,直接超过万历年间的水平。

顺治六年,除了广东地区,还被南明朝廷控制之外,其余地区,全部大清控制。

多尔衮辅政期间,一共征收盐课948万两白银。

第四,地丁钱粮

多尔衮辅政期间,地丁钱粮的收入,根本就没有任何记录。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说法,后人都不得而知。

根据顺治八年之后的记录,多尔衮时期,也是获得巨大的收益。

顺治八年,全国人口有1063万,田地298万顷,征收银子2110万两,征收粮食573万石。

顺治十七年,全国人口达到1908万,田地519万顷,征银2566万两,粮食601万石.

按照,多尔衮辅政时期,大清王朝控制的在籍人口,田地比例上来算,多尔衮时期,每年至少会获得1500万两的收入,六年的事件,大约收入9000万两。

从这里可以看出,多尔衮对于国家财政的把控,是相当的到位。

总结一下,多尔衮摄政期间,经过各种手段,为大清皇室转道白银1.2亿两,粮食3500万石,让大清成功的完成了过渡,成为中原的主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动荡,分崩离析。社会局势一片混乱。 就如...
原创 作... 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说的是西周时期,周幽王为了逗褒姒一笑,去点燃烽火台,把诸侯大老远的骗过来,而...
原创 历... 在古代历史记录中提到国王们的能干的名将,大家可能都想起了武艺高强的男将军。很少朋友会想起这些女将军。...
原创 6... 海洋问题成忧思 1954年春天,新中国一扫旧社会千疮百孔的面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息。在那一片祥和的...
原创 金... 首先不得不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金国的实际掌权者金兀术为什么要撕毁签署不到一年的议和盟约,倾全国之力下去...
王笛:微观史如何通过“边缘线索... 近日,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王笛以“线索的追踪:建构微观历史中的边缘者叙事”为题,做客于上海...
秦桧能够为非作歹十几年,真是金...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三月七日,秦桧被第二次任命为宰相,当时和他一起当宰相的还有赵鼎。当年十月二...
怒江州政协莅保考察滇西抗战史料... 4月27日至28日,怒江州政协考察组莅保考察滇西抗战史料系统性整理与活化利用情况。 考察组一行先后到...
原创 历...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官员一直都是地位最高的存在,因此那些能够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也受到了人们的...
原创 明... 明朝后期有两位超厉害的武将,戚继光和李成梁。要说他俩谁功劳更大,这事儿真不好说。毕竟从古到今,皇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