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创始人
2025-09-02 19:32:37
0

作者|刘尚钞

一、大唐之威震八方

汉朝打残了匈奴,唐朝降服了突厥。

虽然唐军的战斗力爆表,但异族侵扰的外患始终无法完全消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客观辩证地来看,外藩强敌的持续存在,哪怕直到今天,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

唐军的牛掰那不是吹出来的。

唐太宗时期,公元640年,大将侯君集率领唐军消灭了西域的高昌国,之后唐朝在此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用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自此,安西都护府就成了大唐威震西域的一把国之利刃,安西都护府在兵力只有2万的情况下,便能威慑西域400多个国家,控制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区域。尽管疆土辽阔,蛮族众多,但在唐朝的铁腕治理下,大唐之威无人敢犯,震慑八方。

安西都护府的驻军又称安西军。如果有人要问,在享国289年的大唐王朝,哪支军队最能代表大唐军人的国家信念与巅峰战斗力,则非安西军莫属。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皇帝们的皇帝。彼时中华武功之盛,震烁寰宇,这便是大唐巅峰军事力量,也是安西军的荣耀所在。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最后还要走进历史。

本篇故事的主角正是唐朝将领郭昕和他所率领的铁血安西军。铁血安西军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辉煌,他们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二、安西铁军守孤城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公元755年,在大唐建国137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内乱使得大唐人口锐减,国力下降,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盛世之景一去不复返。唐玄宗带领杨贵妃仓皇出逃四川,国家大乱。

“平叛”成为朝廷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大量安西军精锐力量被抽调到内地平叛。

此时的安西军只剩下郭昕所率领的一万多人镇守西域。趁你病,要你命。随着唐朝内乱的不断扩大,朝廷再也无法维持对西域地区的武力威慑,一直受大唐打压的吐蕃、回鹘开始蠢蠢欲动,趁乱进攻西域。

这支承载着大唐荣耀的安西军,没有选择撤退,依然孤守西域,抵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这场军事斗争的领军人物就是大将军郭昕,后被唐德宗封为“安西大都护”、“武威郡王”,他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亲侄子。郭子仪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的关键人物。叔侄二人,都为大唐王朝的续命百年立下了汗马功劳。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于朝廷把朔方、陇右、河西一带的重兵也都调遣到了内地,造成边防空虚,吐蕃人趁乱夺取河西走廊,东西陆路大通道被掐断。

到公元763年,甘肃已经彻底沦陷。这时的西域,已经成为一座人员与信息的孤岛,安西军与朝廷彻底失联。从此以后,中原朝廷就再也没有收到来自西域的任何消息。人们即使想起来,也大都认为大唐的安西军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了吧。

安西军在不知道唐朝是否已经灭亡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了15年。这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但帝国早已千疮百孔、自顾不暇了。当得知唐朝现存的消息之后,以郭昕为首的西域将士没有放弃希望,为了与朝廷取得联系,接连派出好几批密使,东出甘肃河西走廊,但大部分要么被吐蕃抓获,要么失踪。西域黄沙遮望眼,梦回长安不得见。

在这期间,因为吐蕃阻隔和消息闭塞,安西都护府这边就连大唐换了皇帝、换了年号都不知道;而朝廷那边,甚至都以为整个西域早就已经沦陷了。

直到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终于有一位安西的使者成功到达了长安。他把这十几年来孤悬于西域的大唐士兵如何在李元忠、郭昕的带领下,和吐蕃军周旋作战的故事带到了朝堂之上。唐德宗是唐玄宗的曾孙,此时开元盛景早已一去不复返。

忽然听到被吐蕃大军围困了十几年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都还没有失陷,唐军将士们还在做着顽强的厮杀抵抗,大唐王朝的旗帜还在西域高高飘扬,朝堂之上无一不动容,掩面哭泣,唐德宗更是声泪俱下地下达了一道诏书,要对这些将士全部进行褒奖。

主将郭昕被封为“武威郡王”,同时封赏其他全体将士。实际上除了提拔和封号,国力衰落的大唐已经无力再为这些边关将士们做些什么了,没有援军可派,也提供不了人力和物力支持,只能是精神层面的鼓励。而遥远的安西军也无法享受到这份荣耀了,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仍然是没有援助的孤军奋战。

也不要怪大唐朝廷,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连大唐的都城长安,都曾数次被吐蕃人攻占,这个时候的朝廷,哪还顾得了茫茫西域的一支孤军呢。

到了公元790年,李元忠所在的北庭都护府彻底沦陷。整个西域地区,只剩下退居龟兹、以郭昕为首的唯一一支大唐军队,还在做着拼死抵抗。

三、独抗强虏五十载

难以想象的是,郭昕和他的安西军所做的这种坚守,可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前后长达近50年。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铁血将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强烈信念?几十年前龙精虎猛的年轻小伙,已经在龟兹城里熬成了满头银丝的白发军。

公元808年的一天,西域万里疆土上只剩下龟兹这座孤城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坚守近半个世纪的安西军,他们身上的明光重铠早已破碎,就连以往无坚不摧的锋利陌刀也早已缺口连连,安西军将士们更是从年轻小伙熬成了满城皆白发,但当战鼓声响起的那一刻,面对登上城头的吐蕃大军,这支平均年龄已过花甲之年的白发老卒,还是向吐蕃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年届七旬的主将郭昕手持陌刀,奋力劈杀,直至力竭负伤站立而死。而他的身后,这群白发苍苍的安西军将士们无一人后退,悉数战死,全体将士以身殉国。安西军用忠诚和坚守书写了大唐军事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他们也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天朝上国最后的尊严。

从这一年起,大唐彻底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掌控。而安西军,这支中国历史上既辉煌又悲壮的铁军,最终在大唐军人戍边史的舞台上谢幕。

即使从公元766年郭昕率军出任安西大都护算起,到公元808年龟兹城被吐蕃大军攻陷,郭昕及其所率将士孤军坚守西域也是长达四十二年时间,因此郭昕也被后世称为“铁血郡王”,而他所统率的白发唐军也被称为“安西铁军”。

郭昕成为大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西域都护。

自唐之后,无论两宋时期,还是明朝,均无法像汉唐那样,由中央政府直接在西域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行使中央政府管辖大权。

汉唐雄风,那绝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铁血的汉唐将士们打出来的!

四、愿得此身长报国

直到清朝,公元1757年,清政府发兵平定准格尔部叛乱,乾隆皇帝亲自把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命名为“新疆”,取其“故土新归”之意。这就是“新疆”的来历。

之后乾隆皇帝相继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迎回东归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恢复对新疆的稳定统治。

但随着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兴起,新疆全域一度陷落于阿古柏和沙俄之手。1876年,正是由于64岁的左宗棠万里抬棺、誓死出征,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才使新疆最终纳入华夏版图之中。公元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想一想,现在的新疆能够归属于祖国版图,今天的人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广袤的新疆大地观光旅游,欣赏美丽风光,那是我们的先辈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换来的!脚下的这片土地,可曾发生过多少血雨腥风的厮杀和抵抗?

不要忘了,在唐朝,曾经有一支铁血孤军在这里坚守长达近五十年时间,没有军饷,没有换防,更没有支援,但他们至死不忘报国!

一千多年过去了,那支英雄的边陲部队和他们的悲壮故事早已消失在茫茫无际的历史长河之中,但人们不应忘记,也不该忘记,那曾经气势恢宏的大唐军魂和民族自信。

在郭昕将军率兵坚守孤城的一千多年后,公元1992年,考古学家们在新疆阿克苏一带的遗址上,发掘出了郭昕将军于唐朝建中二年(即公元781年)铸造的铜钱数千枚。

当年郭昕铸造建中铜钱,正是为了鼓舞士气,安抚民心,告诉龟兹城军民们,大唐没有抛弃我们!在锈迹斑驳的铜钱上,我们依稀能够看到那个血染征袍的唐将背影,他举目远眺,望向东方,目光是那样坚定沉着。

一枚枚出土的大唐建中铜钱,正是安西军四十多年铁血护国的历史见证,无言诉说着大唐将士们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最后以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塞上曲》来缅怀一下一千多年前的安西铁军: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全文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浮云]日本真觉得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自己就无敌了,之前高市早苗还有点松口的意思,现在则是彻底全无了。 ...
网传上海、广州试点“老头乐”C... 我们常说的“考驾照”通常指C类驾驶证,正式名称为“小型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涵盖可驾驶手动挡小型汽车...
爱艺术爱上海 (第三季)|千年... 上海音乐厅、滴水湖、陆家嘴、进博会展馆⋯⋯到访第24届中国上海艺术节期间,意大利GOB陶笛七重奏乐团...
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董... 青海省委组织部11月23日发布的任前公示显示,现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兼青海省人民政府参...
原创 不... 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一度火爆,剧中的孙皇后形象,端庄贤淑、母仪天下,深得观众喜爱。她不仅塑造了大...
原创 安... 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大唐盛世的转折点,标志着大唐从鼎盛走向衰退。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英勇出征,及时挽救局面,...
刚刚确认,马上抵达西安!明天出... 这个周末 天气晴朗、温度适宜 但是 冷空气和浮尘天气 马上就要来了! ↓↓↓ 西安市气象台 2025...
爱艺术爱上海(第三季)|当意大... 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意大利GOB陶笛乐团,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观众素养、古老民乐以及...
原创 谈... 隆裕太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出身于满洲贵族的叶赫那拉氏家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为了延续自己家族的权...
原创 朱... 朱元璋,和刘邦一样,都是农民出身的皇帝,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刘邦。与刘邦主要依赖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