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和周瑜、鲁肃,以及吕蒙并列。东吴四大都督,虽然都是天纵英才,但是他们的结局都不是很好。周瑜、鲁肃,以及吕蒙都英年早逝,而陆逊,虽不是英年早逝,但却也得不到善终。
陆逊二十岁入孙权幕府,在历任海昌屯田校尉,以及定威校尉等职中,皆有不错的表现,深得孙权的赏识。到公元244年,陆逊被拜为丞相。在这四十多年的共事中,陆逊和孙权都相处得不错。但为何到了最后,孙权却逼死了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陆逊呢?
孙权逼死陆逊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陆逊卷入了太子之争中。在最初的时候,孙权选中的太子是孙登。为了培养孙登,孙权给孙登选择的老师是张昭,陪读的人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张昭的儿子张休、顾雍的儿子顾谭等人。
这些人的父亲都是东吴的重臣,而诸葛恪等人又是东吴的栋梁之材,孙登要是和他们结交深厚的友谊,这对他未来登基是很有益处。而后,为了确立陆逊和孙登之间的君臣关系,孙权还苦心积虑的让陆逊去辅佐孙登掌管陪都武都事宜。
但可惜的是,在公元241年,被孙权寄予厚望的孙登英年早逝,使得孙权的一番心血都付之东流。孙登的去世,让已年近六十的孙权深受打击。但不管怎样,太子之位迟早都要确立。这个时候,孙权又看中了孙和。
在公元242年,孙和被确立为太子,但同时孙霸又被封为鲁王。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是同样受宠,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等级的区别。后来,因为全公主污蔑孙和不到宗庙祭祀,以及诬陷孙和发母亲王夫人在听到孙权病倒时脸有喜色,这让孙权很愤怒,对王夫人进行责骂。最终,王夫人郁郁而终,孙权和太子孙和之间的关系也闹得很僵。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逊多次上书孙权,坚决拥护太子孙和的地位。陆逊的做法,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孙权愈加的愤怒。所以,孙权对陆逊进行了批评,甚至有了猜忌。而这,也是陆逊最后郁郁而终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孙权逼死陆逊,还有陆逊功高盖主,以及对士族打压的原因。陆逊是一位深谙兵法的将领,在偷袭荆州中,陆逊率兵攻入南郡,破陈凤詹晏;而后下秭归枝江、夷道,截断了关羽回益州的退路。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又大破刘备,保住了东吴的安全。在公元228年,陆逊更是指挥吴军于石亭大败曹魏名将曹休。
陆逊从大将军、大都督,在累迁上大将军,地位比三公还高,可谓是做到了武将的官位极致。而在政治上,陆逊奉命掌管荆州及扬州等大小事务,而后又被升为丞相。所以说,陆逊在文武两道上皆做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逊可谓是功高盖主,让孙权有了忌惮。
再者,陆逊又是江东士族陆家子弟。孙氏的基业,是在斩杀江东士族中获取的。孙策攻略江东时,陆氏宗族就有一半是死在孙策和陆抗的攻坚战中。虽然后来孙权为了拉拢陆家,把兄长孙策的长女嫁给陆逊,缓和了两家的关系。
但是,孙权自始至终对陆逊、陆家,乃至江东的士族都是怀有很大的戒备心的。而这猜疑随着孙登的病逝,以及年纪越来越大之后,越来越严重。同时,陆逊又恰好碰上了孙权对太子孙和的疏远时期。这么一来,孙权就愈加对陆逊有了隔阂。
所以说,在被孙权指责和猜忌之后,陆逊不胜愤忿,最终郁郁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