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坚从妇幼手中抢来的江山,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
杨坚掌权后,发生了很多处阻止他擅全专政的叛乱。
因此那些为杨坚平叛,以及支持他登基改朝换代的文臣武将们,尤其是那些有大功的谋士武将,就排在了第一轮论功行赏。
目标达成了,蛋糕要怎么分?杨坚心里有杆秤,在正式登基之前,谁的功劳最大,他心里非常有底!
《隋书帝纪》:是日,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 旧。以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 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上开府、汉安 县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义宁县公元晖为都官尚书,开府、民部尚书、昌 国县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上仪同、司会杨尚希为 度支尚书,上柱国、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
杨坚把北周时的六官制度废除,仿照汉魏时期的制度,建立新的体制,这是改革官制的先兆。
第一位:高颎
他是以杨坚登基之前的官职(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转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当于首相,有事直接说,不用说上奏章,妥妥的大臣皇帝之下的第一人。
高颎父亲是独孤信的门客,曾被赐姓独孤,独孤信被杀后,高颎并没有疏远独孤家族,而是来往的更加密切,虽然一开始高颎并没有在杨坚手下,但是在杨坚缺少顶级谋士时,被杨坚征召进入相府,参与杨坚谋取北周江山,主动要求去参加平叛尉迟迥。并且在杨坚登基后,参与制定国策等。时人称“天下第一谋士”(平定尉迟迥,一战成名天下知)。
《隋书》: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第二位:虞庆则
他是以相国司录、沁源县公 ,转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
虞庆则文武双全,投靠杨坚后,曾力劝杨坚对北周皇室赶尽杀绝,受禅当天,他全程参与。
《隋书.李德林传》:初,将受禅,虞庆则劝高祖尽灭宇文氏。
第三位:李德林
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转为内史令。
李德林出身赵郡李氏(汉中李氏)分支博陵李氏家族,是东汉太尉李固的后裔,儿子李百药,编纂《北齐书》;孙子李安期,唐高宗时任宰相。
汉中李氏中的李德林、李百药、李安期,祖孙三代,三世掌制诰(皇帝的诏令),权重如山。
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诏书,就是李德林写的!
第四位:韦世康
上开府、汉安 县公韦世康转为礼部尚书。
韦世康出身关中士族京兆韦氏,投靠杨坚后深得信任。
当时尉迟迥叛乱时,韦世康作为镇守绛州,怕尉迟迥叛乱影响北部大规模的叛乱,而韦世康也不负所托,没有变故发生。
《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第五位:元晖
上开府、义宁县公元晖转为都官尚书。
元晖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尚书左仆射元翌的儿子。
第六位:元岩
开府、民部尚书、昌国县公元岩为兵部尚书。
元岩被杨坚起复,拉拢进丞相府,属于唐初魏征一类的直臣,敢当面争辩,别人都很敬畏他。
第七位:长孙毗
上仪同、司宗长孙毗转为工部尚书。
长孙毗由于史料很少,其出身不明,大概是出身河南长孙氏。
第八位:杨尚希
上仪同、司会杨尚希转为度支尚书。
杨尚希出自弘农杨氏,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
杨尚希曾被安排到山东河北做抚慰工作,没有想到北周宣帝驾崩,这家伙跟尉迟迥在相州总管府邸吊唁,偷摸的回到京城,没有被尉迟迥抓到,杨坚感念的申明大义,非常器重他,尉迟迥叛乱时,杨坚让他带兵三千镇守潼关。
《北史》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第九位:杨惠(杨雄)
上柱国、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
杨雄,本名杨惠,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宗室将领,北周大将军杨绍次子,母亲为兰胜蛮。弟弟杨达是武则天的外祖父。
杨雄和杨坚的关系,都是杨氏族中人,关系有点远了,杨坚是杨雄父亲一辈的叔叔(伯父),杨雄是杨坚曾祖父的亲兄弟的后人。
杨雄曾带领六千骑兵护送北周宣帝的灵柩到安葬地。
杨坚登基之前,就恢复了汉姓,被赐姓官兵也一样,这九位当中,既有汉人,也有鲜卑族旧贵族,杨坚本身就是汉人混杂在关陇贵族中,比如李德林、高颎也是汉人,他们都是杨坚的亲信,也是杨坚的最大支持者,为了平衡各方,这九位就被选在了第一轮功臣封赏当中,杨坚深谙平衡之术,其中第一轮封赏就有隋初四贵中的三位(四贵分别为高颎、虞庆则、杨雄、苏威)。
九位功臣封赏还在皇后、太子之前。
《隋书.帝纪》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 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遣八使巡省风俗。丙寅,修庙社。立王后独孤氏 为皇后,王太子勇为皇太子。
杨坚是581年二月十四(3月4日)登基的。二月十五(乙丑)册封父亲杨忠;二月十六(丙寅)立独孤伽罗为皇后、杨勇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