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当着吕后的面,不仅讽刺吕氏,还杀了吕家的一个人。
但是吕后的反应居然是“默然”“因罢”,既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处罚他。
要知道,吕后可是一个心狠手辣人。刘邦的儿子里,有一半都直接或间接死在她手里。刘章作为刘邦的孙子,即便什么都不做,本身危险系数也够高的。
那么,吕后为什么对刘章如此迁就,居然不怪罪他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看看,刘章在吕后面前都做了什么。
一、刘章让吕后吃了两次亏
刘章,是刘邦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刘邦的长子刘肥。他的大哥,则是刘邦的长孙,吕后时期的齐王,刘襄。
齐国从汉惠帝时期,就一直被吕后打压。刘肥去长安觐见了一次汉惠帝,差点被吕后杀死,靠献出了齐国六郡之一的城阳郡才保住性命。
刘肥去世之后,刘襄继任齐王,又被吕后割走了2个郡,用来分封吕氏的人,以及吕后想要拉拢的刘家宗室。
刘章作为齐王的弟弟,年仅15岁,就和他的三弟刘兴居一起,被吕后召到了长安。名义上,是去封侯,做皇宫的护卫,实际上,也有作为人质制衡齐王刘襄的意思。
不过,当时的吕后为了维持刘吕两家间的和平,对刘章还算好,至少表面上把他当儿子抚养,还把自己的侄孙女嫁给了他。
而刘章让吕后两次吃亏的事情,就发生在公元前182年。那一年,刘章才19岁。
那是在一次酒宴上,吕后让刘章担任酒吏。
刘章当即请求:臣是将门之后,请您让臣用军法行酒。
吕后爽快地答应了。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此埋下伏笔。但此时,吕后和手下众人,一起喝得其乐融融,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平静。
酒正酣时,刘章为吕后献舞,并对吕后说:臣为太后唱耕田歌。
吕后一下子就乐了:你父亲倒是知道怎么耕田。可是你生来就是个王子,哪里知道这些事呢?且唱来听听。
刘章便唱道: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
这首歌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就是:深耕密种,留苗要疏。不是同种苗,要拔除去掉。
精明的吕后立刻就听出来了,刘章这是在讽刺吕后违背刘邦白马之盟的誓约,大封吕氏为王,吕氏和刘家不是同类,迟早要被除掉。
可是,耕田歌是她允许刘章唱的,刘章字字句句之间,虽然暗藏讽刺,却也句句不离种田。吕后也没有理由惩罚他。
于是,吕后只能“默然”,一句话都没有说。
这是在酒宴之上,刘章第一次让吕后吃亏。
酒宴继续进行。过了一会,一个吕家人喝醉了,自行离开了酒席。
刘章立刻就追了上去,拔出剑,把这人给杀了。
随后,刘章禀告吕后:有一人逃离了酒席,臣按照军法杀了他。
吕后等人大惊失色。但是之前刘章说以军法行酒,是吕后亲口答应的,此时的吕后,也没有理由追究这件事。
于是,吕后只能“因罢”,默默咽下了这口气。
这是酒宴之上,刘章第二次让吕后吃亏,还让吕后赔上了一个吕家人。
二、吕后为何纵容刘章
吕后吃了两个大亏,非但没有在酒宴之上问罪刘章,事后也没有追究。
以至于,吕氏中人都很惧怕刘章,朝中的不少大臣也归附于刘章,在长安城内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反吕力量。
明面上的原因,是刘章做事比较机智,虽然让吕后吃亏,但是他的行动都合法合理,让吕后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处置他。
但是要知道,吕后可不是什么讲究“师出有名”的人。她杀刘邦的儿子刘如意,给刘肥递毒酒的时候,也没有给出过正当的杀人理由。
那吕后为什么要放过刘章呢?
我想,主要有3个原因。
● 其一,吕后非常喜欢刘章。
根据史书记载,刘章十分健壮,力气很大,而且很有性格,敢于发泄自己的不满。吕后非常喜欢他,简直要把他当亲儿子养,还把自己的侄孙女嫁给了他。
在这种情况下,吕后自然比其他人更能纵容刘章的行为。没准刘章让她吃亏,她还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个孩子果然机智又勇敢哩。
● 其二,吕后忌惮刘章的哥哥刘襄。
刘章的哥哥,是齐王刘襄。而齐国,是汉初最大的诸侯国。即便吕后掌权以来,对齐国多方面打压,割走了齐国的3个郡,但齐国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
后来吕后去世之后,刘襄正式起兵,打出反吕的旗号,就把长安城里的吕氏诸人吓得赶紧想办法寻找退路,齐国的实力可见一斑,
因此,即便是吕后,也不会想轻易得罪齐国。她若是杀了刘章,给刘襄一个正式起兵的理由,就算刘襄不见得能够直接威胁长安城,也足够吕后头疼的。
更何况,万一刘襄起兵,说不定会引起连锁反应,刘家宗室纷纷呼应。
对于吕后而言,刘章不是不能杀,而是杀了刘章之后有可能要面临这么多的麻烦,还不如不杀。
● 其三,吕后当时正努力维系刘吕两家的平衡。
吕后虽然对刘邦的儿子大开杀戒,但同时也要拉拢其他刘家宗室,免得宗室们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最后铤而走险,起兵反抗。
要知道,刘邦分封诸侯王,就是为了让他们拱卫汉室,他们的手头上可是都有不少兵马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吕后虽然杀了刘邦不少儿子,可是她每次封吕氏的人为王或者侯的时候,总要拉上刘家人一起分封。
比如说,她割出了齐国一郡,把自己侄儿吕台封为吕王,不久之后又割出齐国另一个郡,分封刘家宗室里的刘泽为琅琊王,表示自己对刘吕两家一视同仁。
就连刘章自己的朱虚侯之位,也是吕后在封吕氏中人为侯的时候,为了平衡而封的。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刘章没有对吕后造成实质上的威胁,吕后也不会滥开杀戒,给自己添麻烦。
三、刘章结局如何
在吕后要维护刘吕两家平衡的大背景下,刘章虽然作为长安城内反吕的一个小核心,却也安然无恙地活到了吕后去世。
吕后一去世,刘章就从自己的妻子那里打探到了一个消息:吕氏诸人担心无法控制朝堂,打算发动叛乱,把长安城内的功臣和宗室一网打尽。
刘章立刻就写信给他的大哥,齐王刘襄,请刘襄发兵长安,铲除诸吕,以刘邦长孙的名义夺取皇位。
刘襄起兵之后,长安城内的吕氏诸人在大军压境的压力之下,连出昏招。上将军吕禄被功臣们骗去了兵权,丞相吕产则在进宫挟持皇帝的途中,被刘章率兵诛杀。
吕氏诸人被一网打尽,刘章也成为诛灭吕氏的最大功臣之一。
然而,刘章的功劳,并没能替自己的大哥赢得皇位。功臣和其他宗室,出于私心,舍弃了本该作为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刘襄,迎立寸功未立的代王刘恒为帝,也就是汉文帝。
不过,他们依然承诺刘章,把富庶的赵国封给他做封国。
汉文帝登基之初,本打算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先是加封了刘章2000户,可是就在准备封刘章为王的时候,却突然被告知,当初刘章诛杀吕氏,是为了拥立刘襄为皇帝。
汉文帝立马就不高兴了,把封王的事拖了下去,直到后来封自己儿子为王的时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加封了刘章。
封给刘章的,也不是当初承诺的赵国,而是直接从齐国割出来一个郡,就把他给打发了。
备受打压的刘章,不久之后就郁郁而终,年仅24岁。
四、写在最后
刘章在吕后的手下,尚且能保住性命,等到自己的亲叔叔汉文帝登基,却不能获得应有的待遇,以至于郁郁而终,实在是让人唏嘘。
民间的百姓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为他建了不少城阳景王祠,来纪念这个英年早逝的诸侯王。
到了东汉末年,城阳景王祠遍布齐鲁大地,光在济南,就有600多座。曹操在担任济南宰相的时候,为了立威,还下令把这些城阳景王祠全都拆了。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也不是十全十美。“城阳景王祠”的存在,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公道自在人心。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