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庙号:太祖
谥号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是明末后金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也是清朝的实际创始人、奠基人之一和清朝前身后金建立者兼首任大汗。
皇太极
年号:天聪、崇德
庙号:太宗
谥号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及正式和名义上的建立者及奠基人之一。即位初年号天聪,1636年改后金为大清国时,年号改为崇德。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极”、“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多尔衮
年号无
庙号:成宗
谥号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清朝初年宗室、皇父摄政王、权臣、军事家、政治家、八旗领袖、清朝入关后奠基者之一,曾一度追尊为皇帝。
福临
年号:顺治
庙号:世祖
谥号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大清第3位皇帝,大清自入关以来的首位皇帝,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玄烨
年号:康熙
庙号:圣祖
谥号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大清帝国第4位皇帝,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2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后首位出生和首位自幼生长于北京的清朝皇帝,由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年号为“康熙”,庙号“圣祖”,史称“清圣祖”。康熙元年由1662年起,前后共计61年。
胤禛
年号:雍正
庙号:世宗
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胤禛,法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是清朝自清军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
弘历
年号:乾隆
庙号:高宗
谥号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好大喜功,在位六十年,实际掌权63年,对清代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颙琰
(原名永琰)
年号:嘉庆
庙号:仁宗
谥号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嘉庆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为避免他人避讳麻烦而改名颙琰。1796年2月9日接受父亲乾隆帝禅位而成为皇帝,但乾隆帝仍以太上皇身份“训政”。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驾崩后,嘉庆帝才得以掌握实权。
旻宁
(原名绵宁)
年号:道光
庙号:宣宗
谥号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道光帝乃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原名绵宁,即位后为避免他人避讳麻烦而改名旻宁。他是清朝历史上仅有的两位以嫡长子身分继承皇位的皇帝之一。
道光在位期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奕
年号:咸丰
庙号:文宗
谥号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咸丰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诞于北京圆明园澄静斋。20岁登基,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得年31岁。他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与最后一位经由储位密建的皇帝。
载淳
年号:同治
庙号:穆宗
谥号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朝自清军入关以来的第八位皇帝,亦是中国最后一位获先帝认可并通过遗诏的正式合法途径登基的皇帝。1861年11月11日至1875年1月12日在位,年号“同治”。为咸丰帝与慈禧太后所生长子,亦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
载湉
年号:光绪
庙号:德宗
谥号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帝是醇贤亲王奕次子,也是道光帝之孙,咸丰帝之侄儿,同治帝的表弟兼堂弟,亦是慈禧太后之亲外甥。同治帝驾崩后,得两宫太后拥立,因此以三岁冲龄过继给咸丰帝与两宫太后,从而顺利继承了皇位。他在位初年时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两宫听政,后慈安太后病逝,由慈禧太后独自继续摄政,虽然后来获得亲政机会,但终其一生大权依然掌握于慈禧太后身上,并没有实权。
溥仪
年号:宣统
宣统帝是道光帝的曾孙,淳亲王奕的
孙儿,光绪帝的侄儿,生父是载沣,生母嫡福晋瓜尔佳氏是慈禧太后的重臣荣禄之女
。
1911年,辛亥革命于武昌爆发后,在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逼迫之下,溥仪在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1912年2月12日)由大清帝国摄政皇太后,也就是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宣告清帝正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至此灭亡,因此溥仪亦有
清逊帝
或
清废帝
之称,而无正式庙号或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