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皇帝驾崩都会留下下自己比较信任的大臣,去辅佐自己的儿子,有的叫托孤,比如刘备托孤与诸葛亮,有的叫辅政大臣,像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但结局似乎都不太好。
在明朝历代皇帝都留下了谁当辅政大臣呢?我们一起扒一扒。
朱元璋:
作为开国皇帝,老朱是劳模的存在,不仅制定了各种制度,让官员和自己的子孙后代遵守,就连他们的名字都起好,可惜他们没怎么用上,都用在了我们的化学周期表上。
朱元璋很悲哀,没有等到留给自己得意的儿子朱标即位,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于是就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了两个比较中意的辅政大臣,黄子澄和齐泰。
这二位也算是二杆子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结局大家知道被朱棣给咔嚓了。其实也不能全怪二人,朱允炆也算是个奇葩,明知道自己的老叔要造反还假惺惺地要留自己老叔性命;再者,明知道李景隆是个十足的草包,却依然相信他,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他,要是早给了盛庸或是铁玄,也不止于此。最后朱棣长驱直下,南京城的大门就是李景隆率先给打开的,简直是无语了。
朱允炆:
留了个寂寞,自己都下落不明了,留下谁,也得让朱棣给杀了。
朱棣:
朱棣的眼光很是不错,不仅是敢于简拔微末的人员,眼光也很独特,挑选人很是准确。
从微末中提拔了杨士奇,而且还是连升十级,简直就是坐火箭的节奏。杨士奇也算是根据自己学识,在处理政务上有独到之处,说白了就是比较会平衡各方势力,和稀泥的本事相当了得。
杨荣是第一个拦住朱棣进入南京皇城的人。当年朱棣攻陷南京城,就是要进入皇宫登上他梦寐以求的宝座。但在城门口前,有一位势单力薄的人,只用一句话,就把朱棣给拦住了,就是杨荣。就说了一句:先祭祖,还是先继位。朱棣本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来发动战争的,现在功成名就了自然第一要务就是要告慰自己的老爹,否则既当表子又立牌坊,这就不好看了。所以朱棣很是看好这位不怕死的聪明人,之后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做了贴身秘书。
杨溥,这位因为朱高炽东宫迎驾事件,被打入大牢,结果在狱中读书十年,深深地打动了朱棣,于是留下了杨溥的性命。
三杨内阁,算是明一朝最有实力的存在,算是朱高炽最宝贵的财富了。朱棣比他老爹选人的眼光高不少。
朱高炽:
自己就是走个过场,后面看我儿子的,登基八个月,就去追随自己的老爹去了。
朱詹基:
三杨内阁,等到朱詹基时期,已经是垂垂老矣,但上天是眷顾大明的,朱棣时期就已经中了进士的于谦,等到朱詹基登基,算是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与能力的存在,于是在杨士奇的举荐中最终进入内阁,成了朱詹基的左膀右臂。不光是留给朱祁镇的财富,也使得我们中华的得以延续。
朱祁镇/朱祁钰:
这哥俩没法说,但从心里感觉朱祁钰的悲哀与心软,没有下死手。
期间对于留下什么肱股之臣,只有李贞算是即为于谦报了仇,也为朱见深的顺利登机做了充分的保驾护航。
朱见深:
此时出现了明代连中三元的大牛:商洛。可惜商洛为了对抗汪直,过早地被朱见深给贬了下去,离开了内阁。而朱见深又搞得朝堂乌烟瘴气,等到朱佑樘登基之后几乎是一扫光,把内个六部的官员开除了一大批混饭吃的。
朱佑樘:
作为老实人的朱佑樘,心里只有感恩,没有啥大的的怨恨,所以,用人也基本是比较稳重的人,作为办事能力还不错的刘健成了朱佑樘心目中留给自己不靠谱儿子的礼物。
可惜,朱厚照性子过于跳脱,动不动就玩离家出走的把戏,可是苦了一把年纪的刘老爷子,逢人便说的一句话就是:又跑了,又跑了,赶紧安排人追啊。
朱厚照:
面对朱厚照这样能折腾得主,刘健老爷子肯定是跟不上他的节奏的,心脏受不了啊,于是相对于年轻一点的杨廷和就成了挑大梁的了。
朱厚熜:
这位天才少年,是一上台就开始和杨廷和死磕,因为杨廷和不让他认自己的爸爸是他的爸爸,而他偏偏就得认。
死磕一段时间后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朱厚熜赢得了胜利。此后因为这位在位时间比较长,随意内阁首辅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杨廷和到张璁,从严嵩到徐阶。最后徐阶力挽狂澜扳倒了严嵩,成为最后接力棒者。
朱载垕:
隆庆虽然在位只有六年,但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隆庆开关”,使得大明的贸易和财富又有了新的来源。而他在位的短短六年,他的内阁算是除了三杨内阁之外最有实力的内阁了。
徐阶、高拱、张居正,个个是大牛。可怜的万历小老弟从六岁开始就活在了他们的阴影里。尤其是最后的张居正,那是他童年的梦魇,找他老妈告状都不管事的。
朱常洛:最嗨的哥们,即位一个月就挂了,走过场最短的一位。
朱由校/朱由检:
这哥俩似乎没有啥能人出现,一个被魏忠贤压制的没有什么人敢说话办事,后面的是谁也不信任,也没有啥牛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