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羽死后,蜀汉损失已经很严重了,为什么刘备还杀了养子刘封?
创始人
2025-08-30 22:33:36
0

公元二百二十年,绝对是蜀汉的国殇之年。这一年,关羽失荆州,被害于吴。同年,五虎上将的另一位黄忠、刘备前期的首席军师法正去世。此外,刘备养子、蜀汉新生代将领刘封自杀。

刘封绝对是蜀汉群英中最被低估的人物之一,史书称其有武艺,气力过人。更重要的是,刘封年轻,他是刘备养子,是五虎将天生的接班人,这对于人才匮乏的蜀汉极为重要。

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靠刘表,寄居荆州。此时刘备年过四十,膝下无子,这和他的老祖宗刘邦的境遇到颇有几分相似,于是便将一寇姓之子认作养子,这便是刘封。

(昭烈皇帝刘备)

一次酒宴上,上菜的仆人不小心将一块肉落到了地上。刘封顺手捡起来,不加擦拭便塞进口中,刘备十分诧异,问其缘故。刘封认为,粒米片肉来之不易,不应该浪费。同时觉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应该为这些小事而去责备下人,此举颇受刘备赏识。

刘封前后参与了三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一是奉刘备之命,随诸葛亮,张飞等入川作战,平定四川;二是随刘备参与汉中之战,击败曹操;三是上庸之战,夺取上庸三郡。在这三次军事行动中,刘封的表现都很不错。在汉中之战时,刘备派刘封前去挑战,曹操还讽刺刘备用假儿子前来挑战。幸好此时阿斗已经出生,不然刘备的脸真还没地方搁。

刘备击败曹操,彻底占领汉中之后,同年,刘封孟达占领上庸,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取得大胜。这一年是公元219年,汉中、上庸、襄樊,三战三捷,三败曹魏,这是蜀汉历史上最为战功赫赫的一年。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颇感兵力不济,便多次要求刘封孟达派兵相助。事实上,上庸位于湖北西北部,与湖北北大门襄樊相距并不远。但刘封孟达以上庸之地初归,人心不稳为由而拒绝,客观上导致了荆州失手,关羽被杀。

一方面,孟达刘封不救关羽,让刘备十分恼怒,另一方面孟达又常受刘封的欺负,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孟达投降曹操。同年随夏侯尚、徐晃反攻上庸,加之上庸太守申耽、申仪的反叛,最终上庸失手,刘封被迫退回成都。

回到成都后,诸葛亮认为刘封性情刚烈,担心刘备百年之后难以控制,于是建议刘备趁此机会除掉刘封。此时刘备59岁。刘禅13岁,诸葛亮的担忧倒也并非全无道理。于是刘备赐死刘封,刘封自杀而死。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需要回答,那就是刘封为何不救关羽?上庸初归,人心不稳是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刘封与诸葛亮关羽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前文说过,刘备年过四十膝下无子,才收刘封为义子。而随着刘禅的出生,刘封的地位自然有所动摇,干儿子和亲儿子孰轻孰重不用解释。儒家传统嫡长子继承制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葛亮,关羽等自然拥护刘禅,与刘封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诸葛亮认为日后刘封难以控制,这一方面是客观情况,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刘封的才能和水平。假如刘封是个酒囊饭袋,面对诸葛亮,还有什么控制不控制的问题呢?

总结来说,刘封之死,源于荆州之败,关羽之亡,上庸之失,孟达之叛,刘禅之幼,诸葛亮之口和刘备之手,死于自己的误判和私心。

五虎将之后,刘封魏延是弥补蜀汉军事人才断层的最佳人选。220年刘封死,234年魏延被杀,于是便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

当然,廖化也没有如此不堪,一颗红心向蜀汉,千里迢迢回成都,不愧是关二爷的兵!这是另一个故事了,有空再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乌代表团成员:和平计划的修改处... 当地时间23日,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他是当天参加乌美日内瓦会谈的...
日本旧回流瓷器报关公司,清关办... 台湾杂货清关常见如下: 1:瓷器:(茶具、盘子、碗、花瓶等) 2:工艺品: 字画、摆件、书法等 3:...
二手日本回流瓷器进口报关清关,... 进口品名多日本杂货报关、进口欧洲混装杂货清关报关公司 杂货清关查验/杂货进口清关全程操作 新旧杂货:...
游艇上千金泳装美腿玉足写真 在阳光明媚的海滨,一艘奢华的游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漂浮在湛蓝如宝石般的海面上。游艇的甲板上,...
原创 隋... 唐朝初年的夺位之争广为人知。后来的历史学者多认为,唐初的夺位之争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争夺太子...
著名敦煌学者、艺术家宁强去世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综合 著名敦煌学者、艺术家宁强先生于11月21日去世,享年64岁。 宁强,...
原创 大... 1912年,民国元年,隆裕太后临朝称制,发布了《退位诏书》,宣布全国人民心向共和,天命昭昭,决定将帝...
红色追光映墨香 茶金书韵敬初心... 11月22日下午,“青春阅读嘉年华暨第三届济南书市”现场暖意融融、书香氤氲。原济南军区某军分区大校副...
米兰德比惊天逆转!普利希奇绝杀... 一场足以改写意甲争冠格局的米兰德比,在圣西罗球场激情上演。AC米兰凭借普利希奇的制胜一击,以及门神迈...
原创 揭... 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指的是秦国六位杰出君主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正是这六位领导人的努力和改革,为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