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地理学:与现在有很大区别,在古代怎样才算合格的地理学家?
创始人
2025-08-30 22:05:18
0

地理学,包括从地理衍生出的分支学科,都是近现代学科的产物。依照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学习地理学这门庞大的学科内容。

但要是论起地理学的渊源来,它却在我国古代拥有着悠久历史。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汉代。

由此可见,尽管当时的条件很是落后,但古人已经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了。

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基于古人对于自然地理的认识。而搜集并整理地理知识的人,在一开始却并非是专业的地理学家,而更多是史学家。

在一些史书的相关搜集与整理中,地理知识往往是作为一种参考,被零散加入到人物传记以及政治史中。

正因如此,在关注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时,不妨关心一些史料文献,这样才能注意到古代地理学的大概发展历程。

按照这个逻辑,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便可按照朝代史划分为萌芽、奠定、发展与繁荣四个阶段。

(1) 萌芽——先秦时期

原始时期的人类,生活环境恶劣。他们想要生存,便必须勇敢地走出山洞,尽量主动地与大自然交流。无论是捕鱼或打猎,还是搜集事物,亦或是神农尝百草,都需要初民对于地理环境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否则的话,如何规避灾难?又如何能保证高效而又稳定地获取生存要素?正因如此,人们对于地理探索的习惯,才能一直保留下来。

夏商周以后,人们对于疆土的了解越来越清晰,因此千百年来积累的地理知识,开始形成一些结论性的成果。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最早的两本地理著作。

一个是《禹贡》,作者不详,乃假托大禹之名而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当时对于区域地理的认识与体会;另一本是《山海经》中的《山经》,算是我国最早对于地理信息的记载。

从这两本著作来看,尽管人们对于地理信息的认识,还存在一些科学上的偏差,甚至还带有一些神话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地理的朴素认知。比如《山海经》中对于"山系"与"水系"的描写,是很有脉络感的。

而另一方面,这些地理著作又不是简单地记载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它还包括地貌、水文、物产等领域的内容,对后世有一定借鉴意义。

(2) 奠定——两汉魏晋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大概是在秦汉时期。

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应当是《汉书·地理志》的存在。自汉平帝以来,全国各地的区划地理信息,都在其中罗列其中。包括地方上的山川水利、文物古迹以及其他沿革知识,都按照区划地理被详细载入。

从当时局势来看,汉代以后出现官修的地理志,与以下几点因素不无关系:

首先,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开始加深。

著名的"浑天说",也是在此时兴起。东汉张衡按照这个说法,还曾制造过浑天仪,用以检测天文星象。与更为古老的"天圆地方说"相比,这种说法显然更为科学,尽管它依旧存在很多不足。

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更愿意探索未知世界。比如在西汉时期,张骞便经常出使西域。这么几次下来,当事人们对于地理的认识,也不得提高与进步。

其次,司马迁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

说起司马迁,不少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史学家。但鲜有人提及:司马迁年轻之时,曾在全国各地四处"旅游"。

他本人也在《史记》中提到:"余尚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于江淮矣。司马迁花费了二十余年时间周游全国,"周行一万八千里",对许多地方都亲自经历过。后来他作史书,难免要将这些在地方上的见闻加入其中。所以从司马迁开始,古代史书便已经将地理知识当成是一种史料的补充了。

班固作《汉书》时,大体沿用了司马迁的作史风格,还体察到了地理知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将《地理志》单独列出,作为一个独立篇章来介绍。此举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后世史书也开始效仿起来。

当然,除地理志以外,裴秀与郦道元也对古代地理学的奠定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裴秀看似无名,其实是地图学中当之无愧的"大佬人物"。他是魏晋士族出身,在跟随司马昭平定淮南三叛时,搜集到了许多地图资料。

不久之后,裴秀在前人制作地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名鼎鼎的"六体"说。

裴秀指出,在制作地图时,要遵守"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六个最基本的要求,才能做出一份优秀的地图。比如"分率",就是现代地图学中说的"比例尺";而"准望",又可以理解为一种参考坐标物。

再说说被魏年间的郦道元,其作品《水经注》,更是打破了史学与地理学发展的双重桎梏。此书虽讲水系,但也穿插了许多附近的地理知识;它虽又讲地理,但也罗列了许多考究的史料。

从《水经注》之后,有一门历史地理学的分科专门出现。它象征着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将地理与历史两个独立的学科,通过某种逻辑关系,系统而又详尽地阐明了地理于历史之间的必要关系。

(3) 发展——唐宋时期

曾经沧海难为水,提到这句话时,人们总会想到沧海桑田般的时事变化。但鲜有人知的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担任抚州刺史之时,第一次论证了海陆变迁这一猜想。

除此之外,唐代在地理学发展上的贡献,还有《大唐西域记》与测定了子午线,这些都源自于当时人们对于地理学知识的积累。

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系统总结并阐述了许多地理学中的理论知识。比如古环境变迁思想、不同地理分布对于植物的影响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沈括还做了不少地图制图的工作。他当时绘制了一副《天下州县图》,是当时最为完备的全国地图。另外,他还对裴秀制图六体进行了改良,提出以"分率、准望、牙融、傍验、高下、方邪、迂直"为主的七点要求。

从总体上来看,唐宋时期的地理著作,已经趋向于规范化。与此同时,大批地方上的县志、郡志也随之出现。比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以及《元丰九域志》等著作,都是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优秀地理著作。

另外,古代地理学以沿革地理为主的特点,也正是确立。所谓沿革地理,是将重心放在行政疆域沿革演变为特征的一种地理学。也正因为它的特点,古代地理学发展才与政治、历史与人文密不可分。

(4) 繁荣——明清以降

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发展,对我国地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它既是古代地理学的繁荣与巅峰期,也是现代地理学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不少集大成的地理著作。如齐召南的《水道提纲》、黄宗羲的《今水经》、胡渭的《禹贡锥指》以及杨守敬的《水经注疏》等。还有明末时期的徐霞客,在自己的游记中提出了一种新式地理探索法。

到了清代中后期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魏源、林则徐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对世界各国的地理都做了详尽介绍,算是近现代地图著作的启蒙书籍。

古代地理著作的特点

通过上文记述,不难看出一点,古代地理学与现在最大的不同点,便在于它的包容性。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无非是关于各种地理学知识的总结与论述。

但在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它虽立足于地理知识,但又不局限于地理。在这种情形下,古代地理著作也体现出了以下三个特点:

(1)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人"与"地"兼写,是古代地理著作中的一个的鲜明特点。从最早的一批地理著作《禹贡》与《山海经》中,人们对于地理的关注,便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地理。

比如说,在介绍完某一地区的地理情况后,难免要提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礼仪风俗以及一些当地人特有的习惯。

现代地理学中,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在古代地理著作中,人与地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些地方上的郡志、县志,会专门有一个版块来写其中的名人事迹,而在一些以人物传记为主的史料中,也会出现大量关于人物家乡的地理知识描写。

比如《三国志》,以人物为主,但在《三国志集解》中,卢弼却增加了大量地理知识。

(2) 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这里提到的现代,是地理著作所处的年代,这也叫古今并述。意思是说,当介绍某一地区的地理风俗时,也不单单介绍现代的地理知识,它会延伸到古代。

就以三国某郡某县为例,这个县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地位如何,它又发挥出了哪些作用?

从《汉书·地理志》时,这个习惯便已经出现了。在论及某处地理时,又不局限于当代地理,由于它趋向于沿革地理的特征,作者还会追溯到前代地理,并与现代形成对比,从而得出某种结论。

我国地域辽阔,也曾有过多个王朝更迭。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不同时代的区域划分中,某一地区的地理疆域,也是不断在变化的。

正因如此,对于前代与现代的对比,才显得难能可贵。

(3) 史料与地志的勘误

有意思的是,既然是追溯前代,那么这地理便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反而需要作者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对其加以删改,最终才能引为己用。

所以说,一个优秀的地理学家,未尝不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就像当年的司马迁,曾花了二十多年游历全国,这才能在史料中加入自己对于当地的认识。

还是以三国为例,提到丹阳郡时,往往会想到历史上的丹阳郡出了非常多的精兵。因此他得出结论:这里是精兵之地。

同样道理:不少地理学家为了保证自己的著作更具有权威性时,会反复勘误与整理自己搜集到的史料。这么一来,史料便于地志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丞... 丞相刚去世,他就说人选是自己,后果真如此,连皇帝都被他说服了 从惠帝即位到吕后驾崩,短短的15年时间...
原创 老... 这组照片记录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见证了溥仪从懵懂的幼年帝皇到老年豁达的平凡人。溥仪1906年出...
破败乡村变身百业摇篮,他打造出... 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社会改革家,被誉为“中国船王”...
原创 2... 1.《秦吏》 - 七月新番 世界观:秦朝基层官吏视角下的统一战争,融合古典法制与现代法治的碰撞。 ...
原创 总... 若数我国第一狂人,当属辜鸿铭。1857年始,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九种外国语...
原创 清... 引言 从古至今都有战争发生,这是一个国家不可避免的情况。毕竟若是像那些小国家,肯定会受到其他比较强大...
原创 如... 如果蓝玉,胡唯庸以及李善长三人联合在一起造反,理论上来说,从武力值,智谋以及对前朝的掌控来看,这场造...
原创 唐... 杨贵妃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后?白居易的一首千古恨歌,让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和唐玄宗李隆...
原创 考... 引言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
原创 古... 设局害人,常常发生在一些影视剧当中,其实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这样的高端局,一般都是一些有能耐的大人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