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渊手下的“魏征”
“君臣佳话”,一直是历史稀缺品,几乎用五根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比如刘备和诸葛亮,李世民和魏征,还有被神话了的周文王和姜子牙,当然若加上春秋战国时期也许会多些,比如齐桓公和管仲、秦孝公和商鞅等……
但最代表性的就只有两对,分别是刘备和诸葛亮,李世民和魏征,前者产生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使命担当”而光照千秋,后者产生出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历史自省”而流芳百世,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财富……
今天要说的这个历史片段,同样也涉及到了财富,却是实打实的物质财富,因为由于他敢直言劝谏李世民,而被赏了一座豪宅,此人名叫孙伏伽,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不过咱不谈他如何当状元,只谈他为何能得到一座豪宅!
公元618年,李渊终于如愿以偿的称帝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当帝王,可问题是李渊这还没出新举措呢,孙伏伽就先在朝廷上,来了一个“三谏言”,针对隋朝,尤其是杨广时期的弊端,猛烈开炮不算,还直言了李渊的不足,是丝毫没给李渊面子。
满朝大臣都直眼了,因为孙伏伽当时才是个小官,虽顶着第一状元的称号,但比起隋唐的那些“贵族集团”来言,显然还是个“屌丝”,却敢如此猖狂。就当满朝大臣都以为李渊会大怒时,哪料李渊却大喜。
据《新唐书》载:帝(李渊)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孙)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孙)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翻译一下就是:前周、隋晚期,忠心正直的大臣都不敢进言,怕被皇上杀掉。如今我开国大唐当了皇上,非常害怕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可你们满朝文武不是拍马屁,就是给朕上空话,言套话,说假话,绝少听到真话、实话,更别提指出朕有啥不足了,但孙伏伽做到了,所以晋升孙伏伽为“治书侍御史”(正五品),赏三百匹锦帛,都给朕学着点!
这是孙伏伽第一次闪亮在历史中,因“三谏言”而升官发财!事后李渊曾对宰相裴寂道:“孙伏伽是位摆脱了上空话,言套话,说假话,不拍马屁,不怕得罪朕的好官,朕喜欢……”看李渊跟孙伏伽的这次互动,是不是想起了李世民和魏征?所以孙伏伽堪称是李渊的“魏征”。
二、为何没成为“魏征”
那么孙伏伽为何没成为“魏征”呢?谈这个问题,就有些厚黑了。其实从李渊赞赏孙伏伽来言,显然孙伏伽是“应运而生”的。
其一,官小却名声大,毕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郎,可却由于出身低微,一直被排斥在外,自然不懂“朝堂里的大学问”,一见新皇帝上位,书呆子气就来了,要把憋了一肚子的话都说出来!恰好符合李渊当下的需求,所以被竖立为了榜样!
其二、榜样的无奈!凡有历史知识和社会常识的人,几乎都清楚一个规律,只要某人被竖立成了某类标杆或榜样,那这个人基本上也就算定型,很少再有大发展!孙伏伽也是这种情况,被定义为了李渊的“魏征”,你如何再让他成为李世民的魏征?
其三,魏征背后的势力比孙伏伽强大的多。因为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左膀右臂,而李世民却又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了李建成,而当上了皇帝,自然需要安抚太子势力,所以魏征就这样被竖立起来了。
所以历史上的魏征,总是以谏官面目出现,对李世民的啥事都管,哪怕李世民哭长孙皇后,魏征都敢冷嘲热讽地说:“我还以为皇上,让我看献陵(李渊的陵墓),闹了半天是看你老婆的陵墓,唉,这事闹的。”结果李世民只能装没听懂,从此后再也不敢当着魏征的面,去遥哭老婆了。因为魏征给他扣的帽子太大:你不哭老爸哭媳妇,不孝啊!
明白了以上三点,其实就能明白,孙伏伽为何没能再突破一步了。但所谓是金子终究会发光,孙伏伽的敢言,并不是因为他想捞富贵,而是发自内心的,大有“路见不平一吼”的英雄气,所以在李世民执政时期,他再次发出了光彩,且这次更是惊人!
三、李世民赏他一座豪宅
如今已是贞观年间了,一位姓元,名律师的人,进入了史册中,至于他到底是啥官职,如今已经没法知道了。只能说,当时他是一囚犯,因为李世民要处死他。
据《贞观政要》记载,在贞观十一年,李世民跟魏征发生过一次这样的对话,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翻译一下就是,当时魏征说:“在贞观初年,皇上你生怕没人进谏,所以想方设法的让大臣们说真话、实话,如此三年后,凡有大臣进谏,皇上你是非常高兴,都听从。可最近一、两年来,皇上你变了,再有人再进谏,你虽还是勉强听,但脸色却非常难看。”
李世民大惊问:“我咋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啊?”
魏征举例:“皇上你刚登基时,非要处死元律师。当时孙伏伽说了10个字阻止,‘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皇上你高兴得立刻就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赏给了孙伏伽。许多人都说,孙伏伽撞了大运,因为他进谏的事稀松平常,皇上赏赐太厚重。而皇上你的回答却是:我李世民即位以来,从来没有人向我进谏,如今孙伏伽开了一个好头,当然要重赏……”
为何笔者要厚黑解读孙伏伽“为何没成为‘魏征’”?原因就在这里!无论李渊还是李世民,都是有意为之!
而孙伏伽为何能接连两次“中彩”,一次升官,一次得豪宅?这只能说明,孙伏伽性格如此。因为再牛的人,岂能连续两次,把不同的皇上,其心思揣摩的如此精准?且这两皇上还是李渊和李世民,这几率太小!故而笔者称孙伏伽“有英雄气”!
所谓什么时代,涌现什么样的人物,孙伏伽的英雄气,之所以能闪耀在大唐初期,足以证明唐初的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哪怕厚黑解读其帝王也无法抹杀,这不但给了“君臣佳话”产生的肥沃土壤,也注定了盛唐的光耀历史,是一种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