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满争议的吴起
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区西)人,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吴起自幼聪明,但因为不是贵族出身,一直怀才不遇。为了做官,他四处游说,耗尽家产仍没有成功。失意的吴起竟然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个毁谤他的乡邻,逃出了卫国,并发誓:
不做上卿相,绝不回卫国
。
吴起性格阴鸷乖张,为了兑现誓言不惜对抗纲常伦理甚至杀人作恶
。比如,在鲁国跟随曾子学儒的时候母亲死了,他却不回家奔丧,因此被逐出师门。还有齐鲁交战,鲁国国君想拜他为将,但疑心他有齐国妻子,吴起竟以
杀妻求将
,结果虽然当了鲁国将军也打败了齐国,但遭到鲁国全民唾骂,国君也惧怕他的
歹毒
罢了他的将。
吴起只得灰溜溜离开鲁国,此时雄才大略的魏文侯正在网罗天下人才,他便去投奔魏国。魏文侯看重吴起的才华,拜其为大将。吴起治军主张兵不在多,而在“治”。战国初期名噪一时的
“魏武卒”
就是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军队。
二、超越时代的强军“魏武卒”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穿上全套的铠甲,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和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这一套东西要一百多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的待遇,士兵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远超其他军队。
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吴起开始训练将士们骑马作战,由此创立了一个新兵种-骑兵!这支魏军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对领先的。
三、阴晋之战大破秦国
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吴起指挥五万魏武卒击败十倍于己的秦军,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五十万大军进攻河西之地的重要城邑阴晋。西河太守吴起为振奋士气,请魏武侯来参加军队的宴会。他又根据军功的大小在座位、餐具和食品等方面严格加以区别。立大功的坐前排,使用金、银、铜制的贵重餐具,可以吃到猪肉、牛肉、羊肉;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和食品都相应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允许使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吴起还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的父母妻子。
武卒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就自动穿戴铠甲,要求作战。面对50万秦军的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为步兵,由自己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了,并加派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
吴起率领武卒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武卒人数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经过反复冲杀,奇迹般地大败五十万秦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吴起指挥的魏武卒作为是战国初期的最强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为魏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一度曾创下72战64胜的骄人战绩(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
),是其他诸侯国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