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忠臣”典范,才是康熙皇帝追封关羽的政治目的。
相对于岳飞的“十二道金牌不归”,关羽的“义薄云天,忠心侍主”才是康熙皇帝最为推崇的!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帝们自皇太极开始,便用尽办法和手段推进皇权集中、皇权至上的政治工作。康熙皇帝8岁继位,在智除鳌拜以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以后,一方面平定边疆隐患,一方面扩展疆域,平定降清将领叛乱,说到底都是为了皇权统治的稳固,都是为了大清王朝的延续。
对于朝臣,康熙皇帝初期并不像晚年那样放纵,他对于臣子的忠诚、忠心,对大清王朝的誓死效忠非常看重。
对于鳌拜,一个恃权凌主的满洲贵族,康熙皇帝在除掉他以后,之所以没将其处死,而只是圈禁就是因为鳌拜从皇太极时期便忠心耿耿、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为清朝挥师入关、定都北京等作出了巨大功勋。而且,鳌拜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篡权夺位的想法和举动,也就是说鳌拜是一个忠臣。他之所以被康熙皇帝除掉,只是因为当时“皇权”个“满洲贵族势力”之间对决的必然结果。
岳飞固然忠烈,但他对于宋高宗的皇命置之不理,虽然被后世推崇,但绝不是一个忠于君主的臣子应该有的举动。所以,康熙皇帝只会选择“忠臣”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