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的一段历史,发生在八王之乱后,持续了百余年。这一时期,中原王朝衰弱无力,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匈奴、鲜卑、羯、羌、氐)趁虚而入,割据汉地北部,建立了十六个政权,与南方的晋政权对峙。
汉朝以来,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形成了对西晋首都洛阳的包围之势。
到了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动荡不安,汉族的国力和人口大幅减少,而胡人则借机扩张,与汉族发生了多次冲突和战争。
很多人都以为是司马炎选了司马衷为下一任皇帝,导致了八王之乱,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华夏大伤。
胡人才趁机起兵反叛,割据中原,引发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其实根源在他的祖先司马懿身上。
一、直接原因
我们先来看表面最直接的原因,司马炎。
司马炎之所以能够取得皇位,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
因此,西晋在建立政权之后,精心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领域的相关政策与举措,所有这一切都旨在以最优的方式维护士族阶层的利益,并进一步巩固其专制独裁的政权基础。
如九品中正制是保证士族世代为官的政治特权,而荫亲属制则保证了士族的经济利益。司马炎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士族对司马氏政权的有效支持,同时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司马氏家族的传统。
因为司马氏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士族世家,其祖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的重臣,曾经辅佐过曹操、曹丕、曹叡等魏帝,为魏国的政治和军事做出了重大贡献。司马炎对士族的优待政策,也是对自己家族的一种尊重和认同。
然而司马炎对士族的优待政策,虽然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也有其弊端。
士族作为一个特权阶级,其强盛的阶级势力固然可以对巩固自己的统治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但若是任由其势力不断扩大和膨胀,又会构成对司马氏政权的潜在威胁。
身为由"禅让"方式成功登基的司马炎,他深深地明了阶级势力过于强大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因而对自己曾经历过的"禅让"历程充满忧虑,担心这段历史会再一次上演。
再加上他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的考量,司马炎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举措,最为关键的部分莫过于赐予大量同宗子弟以王爵地位。
据司马炎所设想的计划,通过对宗室成员进行分封赏赐王位,不仅能打造出一支忠实可靠地守护帝室的皇族力量来抵御那些背离忠诚的士族野心人士,并且此举亦可大大提升他本人的权威和声誉,使得他所领导的政权更显公正且稳定不摇。
司马炎在分封宗室王时,不仅赋予了他们封地和爵位,还赋予了他们很大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
如裁撤州郡武备,并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置军队的权利,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等。
司马炎的目的是为了使宗室王能够互相维系,拱卫中央,同时也为了防止宗室王的势力过于集中,而采取了分散和制衡的手段。
然而,当晋武帝司马炎离世后,却引发了八王之乱。与此同时,各大少数民族部落也抓住这个机会纷纷起兵,摆脱了晋王朝的统治,进而建立了各自的独立国家。
八王之乱的结果是中原地区陷入了割据状态,形成了十六个政权,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建立,其中以鲜卑族的政权影响最大。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
二、根本原因
其次,我们来看根本原因,司马懿。
为何说司马懿要来背五胡乱华这个锅呢?
时间回到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胁迫叔叔公孙恭退位,自己掌握辽东的实权。但公孙渊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曹魏,但实际上心怀不满,暗中与东吴勾结,企图独立建国。
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在辽东称王,改元绍汉,置百官有司,自称继承汉室正统,与曹魏决裂。
曹魏的魏明帝曹叡得知公孙渊叛乱的消息,十分愤怒,立即下令讨伐公孙渊,任命太尉司马懿为大都督,率领四万精兵,与幽州刺史毌丘俭、高句丽王位宫王等合兵五万,分三路进攻辽东。
司马懿的主力沿着辽河北上,毌丘俭的部队从西北方向进攻,位宫王的部队从东北方向进攻,三路夹击,形成对辽东的包围。
司马懿率军到达辽隧,与卑衍等交战,先后击破卑衍的两次阻击,迫使卑衍撤退。司马懿假装向东南方向进军,突然转向东北,直取襄平城。卑衍等恐惧襄平失守,夜间撤退。
司马懿的部队追至首山,再次与卑衍等交战,大破之,继续前进,到达襄平城下,围困城池。随后他利用连日的大雨,运船从辽河口顺流而下,直达城下,建造土山,使用投石机和连弩攻城。
襄平城内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杨祚等人投降。
司马懿又派遣将军王基、王双等追击,于九月在辽河北岸的鲜卑山击败公孙渊,俘虏了他和他的妻子、儿子、部下等数千人。
但他不仅将公孙渊和公孙脩斩首,将他们的首级送往洛阳,献给魏明帝曹叡,还将公孙渊的部下和官员的男丁全部杀死,把他们的尸体筑成了京观,以示威慑和警戒。
此外,司马懿还命令在辽东的汉人全部迁回内地,并永世不得再回去,以防止辽东再次叛乱。
虽然司马懿平定了辽东公孙渊叛乱,消灭了公孙氏家族的势力,巩固了曹魏的统治。但他忽视了公孙家族在辽东的重要性。
公孙家族能够有效遏制住当地的胡人,相当于镇守边关的将军,然而司马懿的残酷和无情,使得辽东地区没有了坐镇的将军,当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
人口锐减,经济衰退,文化断绝,民族矛盾加剧,更是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
而司马懿的迁民政策,也使得辽东地区失去了汉族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为后来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朝鲜半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