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经过长时间的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为了彰显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嬴政认为自己具备三皇的德行与五帝的功业,于是他结合了三皇的皇与五帝的帝两字,创立了皇帝这一新的称号,从而成为历史上被尊称为始皇帝的人物。
嬴政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结束了持续了五百多年的战乱,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壮举。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中国历史上有着长达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这段五百余年的历史到底属于哪个朝代呢?为什么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作春秋战国呢? 简单来说,春秋和战国虽然是紧密相连的,但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春秋是春秋时期,战国则是战国时期。这两者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朝代——周朝。尽管周朝并未完全灭亡,但在当时,周朝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真正的政治权力掌握在各个诸侯手中。周天子在这种局势下,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诸侯间的争霸才是当时的主要局面。 **春秋是什么?** 春秋这一名称的由来其实很简单。传说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将各个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由于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因此这部编年史便被命名为春秋。 至于春秋时期的开始,必须追溯到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屡次无故点燃烽火台,戏弄天下诸侯。然而,真正的敌人来袭时,已经没有诸侯愿意前来救援,最终导致周幽王被杀,东周建立,而西周灭亡。这便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任君主,死后,诸侯们拥立其子周平王继位。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威胁,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至洛邑,这一事件标志着东周的开始。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然而周朝的强盛已经不复存在。各国纷争不断,诸侯间不断争霸。东周一共经历了25位君王,历时515年。可以说,东周的建立象征着春秋时期的开始,而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持续长达五百余年,其中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占了大约两百多年。 **战国是什么?** 春秋时期之后,便进入了战国时期。那么春秋与战国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呢?春秋时期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诸侯争斗,经过不断的战争,原本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已经大幅减少,然而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却变得愈加激烈,甚至出现了大国吞并小国的现象。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看似相似,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很大。春秋时期,尽管周朝已经衰弱,但周天子依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进入战国时期后,周朝的力量已经接近崩溃,周天子几乎不再拥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关于战国时期的开始时间,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开始时间是公元前475年,但也有观点认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3年,当时,韩、赵、魏三国推翻了智氏的统治,开始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另一种说法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了三晋为诸侯,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的开始。 《资治通鉴》这本史书也认为,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403年,它通过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揭示了周王室的衰败以及群雄逐鹿的局面。 **总结**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都是东周历史的一部分。随着周朝王室的衰弱,诸侯们为了争夺中原的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战争。虽然春秋和战国的起始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但它们的结束时间却十分清晰——那便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刻。自此,长达五百多年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号,秦王嬴政的统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