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58岁的雍正在弥留之际,紧握着宫女刘氏的手说道:“我走后,你和瞻儿一定要提防弘历!”说完就含泪西去了。谁料30年后,雍正当初的告诫竟全部成了现实。
康熙五十三年,刘氏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汉族家庭。她自幼天真烂漫,心怀梦想,渴望追寻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她的父亲刘满只是内务府的小领事,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对女儿的期望却是无比殷切的,渴望看到刘氏跻身宫廷,成就非同凡响的未来。
为了让刘氏有机会参加秀女选秀,刘满竭尽所能,将家中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
他不惜一切代价,不遗余力地支持女儿进宫。
尽管这个选择对一个汉族家庭来说有些不同寻常,但刘满深信女儿的才华和美丽足以在宫廷中闪耀。
这段时期,刘氏的生活并不轻松,她在家人的鼓励下刻苦练习礼仪和技艺,为了未来的选择而努力。
雍正皇帝身穿龙袍,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心情略显疲劳。连日来,政务繁忙,他决定离开紫禁城,暂时放下烦扰,前往内务府观看选秀。
当时,数百名容颜秀丽的宫女整齐列队,一袭婷婷玉立,各自展示着各自的才艺。然而,雍正皇帝的眼神并未被吸引,仿佛对这场表演缺乏兴致。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银铃般的笑声。
众人侧目望去,只见一个少女正跳着轻盈的舞蹈。她天真活泼,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仿佛一抹清风掠过宫殿。
雍正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他的视线不禁牢牢锁定在那个舞动的身影上。少女散发出的热情与纯真,让皇帝的心中涌动起莫名的共鸣。这一瞬间,宫廷的寂静仿佛为之一缓。
雍正深深吸了口气,他感受到了心动的感觉。
少女的表演仿佛勾勒出他年轻时的记忆,那是一段清新而热烈的年华。在这一刹那,他决定要将这个少女留在身边。
随着少女的表演结束,雍正起身,走向她所在的位置。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特殊的关切。少女看到皇帝亲临,顿时停下了脚步,略显羞涩地低下头。
雍正轻声说道:
“你的舞蹈,仿佛带我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我看中了你,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刘答应。”
少女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紧张,她连忙行了一礼,声音柔美:“臣妾愿侍奉皇上,不辜负陛下的宠爱。”
雍正满意地点点头,将谦妃引领到自己身旁。这个瞬间,少女的命运注定发生改变,而皇帝内心的寂寞也在这一刻得到了一丝宣泄。
刘氏进宫后,尽管地位较低,但用她天真无邪的品质感染了严谨的雍正,
随着时间推移,她不仅生下了弘瞻,还成为雍正晚年最受宠的嫔妃之一谦妃。
然而,这样幸福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太久,1735年,圆明园内,龙榻上,雍正皇帝躺着,额头微沁,他的气息越发虚弱。
宫殿外,秋日的阳光透过轻纱罩帐,映照着皇帝身旁紧握的一双手,那是一个妇人柔美而略显憔悴的手。
“我舍不得你。”雍正的声音微弱而深情,
犹如一缕微风轻轻穿透宁静的宫殿。
谦妃听到这五个字,顿时痛哭失声,泪水如断线的珍珠一般滚落下来。她痛苦地看着这位晚年的君王,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雍正皇帝的脸上露出一丝安详,他似乎在努力维持着最后一丝清醒。他握着这位女子的手,仿佛在传递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整个宫殿里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悲凉氛围。
女子抬起湿润的眼眸,满是无尽的眷恋和无奈。
之后,雍正又对刘氏说:“我走后,你务必要警惕弘历!”
雍正深深地望着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轻轻地拂过她的手背。
雍正皇帝的目光逐渐失去了焦点,终于轻轻合上了双眼。他安详地躺在龙榻上,一股沉静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殿宇之间。
这位雍正皇帝,在离去之际,最后的心思都在这个女人身上,她是他晚年唯一的寄托和安慰,也是他离去时最舍不得的人。
雍正离世后,弘历顺利继位成为新一任的皇帝。他对母子刘氏格外照顾,不仅尊她为皇考谦妃,还提拔了她的儿子为郡王,给予了充分的尊崇和荣耀。这样的举动在宫廷中引起了一些轰动,人们开始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寄予了希望。
初登大位的弘历像往常一样,天真烂漫,满怀热情。
他对刘氏母子十分关心,特别是对刘氏这位母亲,一直充满了孝心和尊重。乾隆也对弘历加以精心的照料和教导,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君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弘历逐渐变得浮躁,他开始过度追求物质和享乐,不再严守礼仪规范。
他偏离了当初对他的期望,
经常无视宫廷规矩,甚至私自霸占民间财产。
这些行为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极大不满,他希望能够警醒弘历,但皇子并未真正改变。
激怒了乾隆的行径让皇帝感到非常愧疚,他下令惩罚弘历,希望通过严厉的手段让皇子警醒。然而,这一措施并没有让弘历有所改变,他依然过着放纵的生活。
不久后,弘历不幸患上了重病,乾隆得知后深感痛心和愧疚
。他试图挽回过去的过失,恢复了弘历的封爵,但这已经无法挽回皇子的身体状况。
乾隆皇帝为这一切深感痛苦和懊悔。他曾希望能通过严厉的惩罚唤醒弘历,但最终却让这位年轻皇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