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懦弱无能是众所周知的,割让土地150多万平方公里,总计赔款数十亿两白银,将华夏数千年来攒下的钱又全都送给了欧美日,加速了欧美日的工业及经济发展。
但是满清割地赔款求和,难道真的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吗?至少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满清第一次卖国,还要从“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开始说起。
其实从明末清初开始,沙俄就将扩张方向瞄准了地广人稀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而后多番骚扰我国黑龙江流域领土,后来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
康熙算是清朝历代皇帝中相对最“爷们儿”的一个了,面对这种情况,当然不干了,东北那可是满清的起家之地,这么一直让沙俄侵扰,那多没面子?在整顿好后方后,康熙挥军北上,与沙俄入侵者进行了两次低烈度战争。
这两次战争中,满清第一次派出了2500兵力,对阵沙俄的450人;第二次满清派出了2100兵力,对阵沙俄的826人;经过“惨烈交战”,最终满清取得了胜利。
就在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之时。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郊外开始谈判,关于尼布楚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谈判的焦点。清方代表一开始即指出“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则完全属于中国汗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汗的臣民”。
戈洛文则强调不久前俄国人才知悉并予以侵占的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即为沙皇陛下所领有”。索额图予以驳斥,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坚持其要求。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索额图见戈洛文强要以黑龙江为界,乃遵照康熙帝的“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的谕令作出让步,表示可以将尼布楚一带让与俄国,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因果达河一带为界。
尽管如此,戈洛文仍坚不接受。索额图为了达成和解,继续退让,先是提议以从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绰尔纳河为界,俄方不允;后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南面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戈洛文才勉强同意。
对中方提出的划分俄国新占领的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问题,戈洛文则借口沙皇并无指示,且喀尔喀已为噶尔丹占领,清朝无资格与俄国谈判此问题,予以拒绝。最终,因为多方面因素影响,双方还是签订了合约,主要内容如下:
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根据此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但与大清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因为外兴安岭在乌第河源处分成南北两脉,南脉在河南入海,北脉沿北海上行在白令海入海。清朝所提的是乌第河以北、北主脉往南的地方属于争议地区,回去禀报后再议。
那根据《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满清总共让出去了多少领土呢?据现在推算,光条约上让出去的,就超过了35万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还不说自元朝开始就属于中国的西伯利亚地区。
但是,俄国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上台后,发誓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