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金文释读:曾伯作西宫爵时代:西周早期。出土:2013年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M107出土。著录:《江汉考古》2016年3期11页,《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下844页等。尺寸、重量:通柱高21.6厘米,柱高4.4厘米,足高9.6厘米,口径7.8厘米,流至尾长16.8厘米,腹深8.6厘米。重750克。器形、纹饰:侈口,宽流上扬,尖尾上翘,近流处对立伞状高柱,直壁深腹,兽首鋬,棱刀状三足,外侈。流下饰龙纹,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饕餮纹,以鋬为鼻。周身以云雷纹为地。收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字数:爵尾部器腹内壁铸有铭文2行8字。《曾伯作西宫爵》铭文释文:“曾白(伯)乍(作)作西宫宝尊彝”。
注释:曾:国名,姬姓,即文献记载的“随”国,地在今湖北随州市。曾伯,非曾侯,乃是某位曾侯的长子。西宫:指担任西宫官署职掌的某个人。文献中的东宫与西宫多数为寝宫名,一般认为太子居东宫,太后或嫔媵居西宫。这种制度多认为是东周以后兴起的居寝制度。黄凤春认为,在西周时候,存在一种专门处理政务的官署之宫,其中也有“东宫”与“西宫”之分,进而向官制发展,形成固定的官名。
“西宫”之名,又见于20世纪70年代义地岗出土的春秋时期的“季怡戈铭”(《殷周金文集成》11365):“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工尹季怡之用。”李学勤认为,“ 穆侯自是曾之先君。西宫是穆侯之子,季怡为西宫的后人,他乃是曾国的公族,其任大工尹官职当即由于这样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