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鼠疫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绝对不是,其实是看不见的它
创始人
2025-08-28 14:33:14
0

近年来,明朝话题大热,关于明朝历史也越来越多人感兴趣起来,相应的明朝灭亡也有很多人关心,试图找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当代网友们和历史学者们,针对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辨析寻找,试图找到最合适的、最让人信服的原因。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存在有众多版本,比如农民起义,比如天灾人祸,比如女真强悍,比如朝廷党争,比如崇祯弑杀,比如官吏怠政,比如财政崩溃,等等,诸如此类。其中最“有趣”的属张居正改革直接导致明朝灭亡的言论,属实的离谱和奇葩,古代史家和近现代历史学者对张居正改革较为一致的好评,认为利大于弊,将快掉入深渊的明王朝拉回来,却有人觉得这是明王朝服下的死亡之药,实在让人无语。

京营的突然垮掉

明朝素来是“重京畿而轻外省”,毕竟永乐大帝朱棣开始,北京城便直面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两者距离超乎寻常的短。因此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明朝灭亡、崇祯吊死煤山的那一年,京城守军,所谓的大明最精锐人数最多的京营人数接近二十万,这还没加上皇宫的御林军、五城兵马司、内操军以及包括锦衣卫等兵马。再加上上百年加固的天下雄城北京城,如此好的城防优势,却在短短一天之内被李自成率领的数十万农民起义军(其实就是些绝大多数拿着菜刀棍棒等,不披甲胄的乌合之众)攻破。最后还是数千个太监和不知数目的锦衣卫守卫一天左右的皇城。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呢?原因嘛,很简单。李自成兵临紫禁城前,京城的主要守备力量被崇祯皇帝和鼠疫消灭光了。如若不然,李自成怎么会在攻入北京城前提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李自成是给崇祯面子,只要割地和封王,他就会帮着明朝镇压内乱和抗击外敌。然而崇祯没认清形势,拒绝了,自以为这样很光荣,实则李自成不过是看上了他的大义和正统。

被人忽视的鼠疫

京城守备力量除出城作战被削弱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鼠消灭的。《明史》《明崇祯实录》等: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东疫。京师大疫,死者无算。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崇祯十七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鼠疫带来的传染病太迅猛厉害了,根本不管你是普通百姓,还是操练过的士兵,一下子全部带走。这事发生的太快,明朝统治者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如果没有鼠疫,北京城内的守军绝对足够应付李自成大军,击退不了,但他们也别想进北京城半步。兵临京城下的事,明王朝不是第一次遇到,鞑靼军和八旗军都来过,哪个不是比李自成的农民军强,还不是被明军击退,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到崇祯十七年,大明中枢对地方省州县的掌控力依旧很强,能调得动分驻各地的地方军,各地学子们也正积极准备着未来的科举考试。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地方勤王军正组织着北上,例如南京史可法的十余万大军,例如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例如崇祯一手提拔镇守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及他的数十万精锐大军。

奈何,京城守备部队面对农民军一击即溃,正在勤王路上的明军根本来不及支援。一天,就一天,相对而言很少很少,从侧面也反映出,崇祯这个皇帝是真的不行,能力不行,见识也不行,非要和李自成的农民军硬碰硬一下,觉得自己是大明天子如此尊贵,怎么能屈尊听从被明军屡次打败的乡巴佬们呢?实在无奈,崇祯太死心眼。割地封王又如何,勤王军一来,先把满清打出去,再屠尽李自成军,损失什么吗?最多是一点名声,问题是崇祯名声本就不好,杀那些总督、巡抚等大臣跟寻常富贵人家吃顿肉一样简单轻松。

鼠疫是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鼠疫给京城守备军造成一定的伤害是一定的,但是不是直接导致其垮掉的最大原因呢?说不准,也说不定,因为太过诡异了。崇祯的诏令让人捉摸不透当时北京城的守备情况,若是守备力量不足,明军为何向李自成军主动出击;若是守备力量足够,一战而败后威慑不与据北京城固守?笔者个人认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那些表面和底下的东西,而是王朝兴衰的历史规律。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明朝灭亡亦是如此,是层层叠叠的原因下导致,鼠疫等因素不过是作为根本原因的王朝兴衰定律的一部分。当然,个人认为,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个人能力和品行,和秦二世胡亥有得一拼,不然北京城不会那么快被攻破,明朝不会那么快被灭亡。

参考文献:《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周瑜才华横溢,又得到孙策的赏识...
原创 盛... 前言: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经历过多次宫变,皇族身份也有几次更改;年少时,因为父...
原创 腊... 导读: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这是《荆楚岁时记》中的说法,十二月八日,也就是明日的农历十二月初八。“...
原创 孔...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吗? 曾经,在一场公务员考试中,一道关于孔子姓氏的题目,不仅难住了无数的考生,...
原创 刘...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有太多小人物的善举,如微光般照亮了某些关键时刻,刘继祖与朱元璋之间的故事便是如此...
原创 诸... 陈老师趣说三国第一百四十三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帝城,刘备一病不起,临死前握着诸葛...
纪事书场上线!他是张艺谋电影原...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构成了今天的新闻。以文化的、多元的视角,回顾曾经发生的新闻,还历史...
原创 左... 三国当中有很多出名的家族,比如孙坚家族、曹操家族、司马懿家族,这些家族人才辈出。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
【藏品捐赠】东莞收藏家后人向市... 3月18日,东莞市博物馆迎来一批沉睡亿万年的远古信物。这批跨越时空的藏品,由东莞收藏家黄国昌先生后人...
原创 考... 甘为阉宦手中棋,斗鸡走狗经国事。饿殍寒骨积于道,无怪大秦仅二世。——诉秦二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