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的冤案:魏延被诬谋反,开启了蜀汉大业被毁的信号
创始人
2024-12-06 19:02:14
0

原标题:三国最大的冤案:魏延被诬谋反,开启了蜀汉大业被毁的信号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北伐军中。他的丧事都还没来得及办,手下的二号人物魏延就同“大管家”杨仪打起来了。这个打可不是你一拳我一脚地互殴,而是真刀真枪你死我活的斗争。

魏延是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当年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要留一员大将镇守汉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会派张飞,张飞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结果刘备却破格选择了魏延。

在刘备去世后,魏延也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他勇猛过人、精通战法,击败过魏国大将郭淮,射杀了诸葛亮的眼中钉张郃,当时蜀国名将凋零,魏延堪称将领中“最靓的仔”。

杨仪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诸葛亮多次出兵,通常都是由杨仪进行规划、负责部署、筹集粮草,计算军费。杨仪办事效率极高,绝无拖延症,别人一天才能干完的活,他往往一会儿工夫就能处理完毕。

按理说魏延和杨仪俩人一武一文,而且还同属于蜀国第一阵营——荆州集团,应该配合得挺默契才是,结果这俩人却互相看不起对方,一见面就掐架。

这两人压根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要就是意气用事。

魏延性格和关羽颇有相似之处,除却善待将士,勇猛过人外,都属于“被惯坏了的小孩”,有多大能耐就有多大脾气这句话在魏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所有人都恭维他,遇事都要让他三分,偏偏杨仪就不买魏延的账。

两个人的画风往往是这样的:魏延和杨仪坐到一起,说不了几句就开始吵架。吵着吵着魏延就拔出刀来对着杨仪比划,手无缚鸡之力的杨仪就开始哭得跟泪人儿似的,那个可怜相啊,哭功堪比刘备。

其他人看到这种场景也都束手无策,通常都是费祎充当和事佬。他仗着胆子站到两个人当中去,一边劝解一边把他们拉开。

杨仪和魏延闹矛盾,最头疼的人是诸葛亮。这俩人都是有才华的人,也不能厚此薄彼,只能尽量把一碗水端平,在两人闹矛盾的时候打打圆场,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因为他们哥俩斗得太厉害,就连东吴都知道这事了。有次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喝高了,醉醺醺地对费祎说,杨仪和魏延就是两个卑贱小人,虽然有些鸡鸣狗盗的本事,却是一旦得意必定忘形。如果没了诸葛亮,这两个家伙肯定会作乱,你们可得防患于未然啊!

费祎被孙权的话惊得张口结舌不能作答,幸好副使董恢教他回答说杨仪和魏延的矛盾属于内部矛盾,并不像黥布、韩信那样不可驾驭,这事才勉强糊弄过去。

虽然孙权对杨仪、魏延的评价有失公允,但他不愧是政治家,看得比别人远几分,也可以说是一语成箴。

诸葛亮在临去世时,交代了自己死后的撤军部署。当时魏延不在,他的身边是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诸葛亮遗嘱交代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就不去管他了,杨仪带领部队自行撤兵便好。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等人秘不发丧,派费祎去打探魏延的想法。魏延果然不服从命令,他勃然大怒说,即便丞相去世了,自己还可以继续和魏军作战,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耽误天下大事呢?他还指出一个关键问题,自己可是继诸葛亮后军队的最高将领,凭什么要听杨仪的指挥,还得累死累活为他断后?

诸葛亮的这段遗言在史学界争论颇多,有说诸葛亮压根就没留遗言,是杨仪他们伪造的;有说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脑后有反骨,提前做了安排的;还有一种普遍说法是诸葛亮料定魏延挡不住,就随他去吧,保住主力大军赶紧撤退才是王道。

诸葛亮的想法后人已经无从得知,但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说法。如果诸葛亮想要除掉魏延的话,只要下道命令说“如果魏延不听话就杀了他”便好,而不是说“如果魏延不听话就随他去吧。”

不管诸葛亮有心还是无意,他的遗嘱都导致了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大爆发。

魏延才不管什么遗嘱呢,反正他不会听命于杨仪,他不理会前来试探自己态度的费祎,擅自做出军事部署,还要求费祎和他联名发布命令。

费祎当然不会签字,就骗魏延说自己要回去做杨仪的工作,杨仪就是个书生,压根没打过仗,肯定不敢违背将军的命令。魏延一时糊涂,就把费祎放走了。

费祎一出门拔腿就跑,魏延马上后悔派人追赶费祎,可惜没有追上。魏延又听说杨仪等人已经准备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撇下自己撤退了,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怒不可遏的魏延便开始急行军,打算抢在杨仪之前先行南下回国。而且他一路上把所有的栈道全给烧了,其实这就过分了,这可不单单是和杨仪公开翻脸的问题,而是不给对方留后路的问题了。

于此同时魏延还上表朝廷,宣称杨仪谋反,杨仪被魏延逼到墙角,也状告魏延谋反。结果双方告状的信函同时不断地送到刘禅面前。刘禅不清楚内情,就去询问董允、蒋琬等人。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信誓旦旦说说杨仪不会谋反,几乎没有人支持魏延。

于是,刘禅派蒋琬率领宿卫营向北行军迎击魏延,杨仪昼夜修路从后面包抄魏延。魏延在南谷口阻击杨仪,杨仪派了一个叫何平的人前去抵抗。何平一见到魏延,就冲上去大声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敢这样?

魏延的部下听了,知道自己没理,于是一哄而散。魏延只好带着儿子和亲信逃往汉中,最后被马岱所杀。马岱将魏延的首级带回来后,杨仪竟然用脚狠狠地踩,边踩边骂:“狗奴才,看你还能作恶吗?”

魏延不光被杀,还被诛了三族,这可是蜀国最大的冤案了。

魏延是不可能反叛的,因为他的行军路线是南行。如果他要谋反,只可能是投降曹操。

当时杨仪从战场撤退时,司马懿可是派了追兵的,这个时候如果魏延叛变反戈一击的话,整个蜀国大军都得被包了饺子。可他没有这么做,而且被何平打败后,他的逃跑路线也是朝更南边的汉中跑,这说明他压根就没有反叛的心思。

况且对于魏延的谋反,董允、蒋琬等人也只是怀疑,并不确定。

但魏延也有值得怀疑的理由,是他不听指挥擅自行动。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在战争年代,如果不服从命令自作主张,就难免背上谋反的嫌疑。在当时那种他和杨仪都状告对方“谋反”的情况下,因为杨仪压根没有谋反的可能,所以为了国家安全,也只能先假定魏延谋反。

魏延并不想谋反,但他的行动细想起来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你想坚持北伐,自己留下来继续战斗就行,为什么要抢先南下还要烧毁栈道置杨仪于死地呢?

只能说,关键时刻这两个人都把个人恩怨摆在了国家利益的前面,互相想置对方于死地。

魏延死后,杨仪以为自己居功至伟,理应代替诸葛亮成为丞相,结果却是资历、才能和贡献都差一等的蒋琬接替了丞相之职。杨仪只是被封了个有职无权的中军师,手下一个兵都没有。

结果杨仪牢骚满腹,说话出格,搞得大家都纷纷远离他。结果祸从口出,在建兴十三年被废为平民并流放,杨仪仍不思悔改,还上书诽谤朝廷,而且出言不逊,在被捕入狱后自杀,距离魏延被杀也就一年多点,老哥俩又在地下重逢了。

所以魏延一案并不是谋反,而是内讧,直接责任人就是杨仪和魏延自己,诸葛亮也因为临终前奇怪的部署而脱不了干系。

魏延之死也导致蜀国的军事部署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以前的积极进取变为彻底的保守防御。

简单一句话,魏延的谋反罪是被强加的,他是被杨仪谋害了。术业有专攻,诸葛亮不擅长用兵,而魏延却完全不懂政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考古发掘50年 秦兵马俑持续揭... 这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高级铠甲军吏俑(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新华社西安9月10...
原创 混... 导读: 程知节,本名咬金,字义贞,济州东阿人,是有史可查的初唐名将。最先关注到程咬金这一人物,是在阅...
原创 牧...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在秦安战略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
原创 毛... 1949年2月17日深夜,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开会的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深夜拜访毛泽东。 他来...
原创 一... 1944年1月11日,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攻击广九铁路常平车站,成功消灭了伪军三十八师八十八团1个连,缴...
原创 昌...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
原创 苏...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原创 周... 另外三国的几个专题咱们也会继续展开比如:周瑜、鲁肃、吕蒙战略分析;曹操前期五大谋士的功绩;关羽的军事...
原创 李... 要谈论起古代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绝对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更是开创了一个盛世。然而李世民的...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上,有谁是最为伟大的人物呢?是那位毛主席啊!他的无私和无畏令人佩服,对百姓的爱胜过对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