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组织来取代苏联。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采取了行动,响应这一活动,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但是直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才宣布辞职,正式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在各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但苏联的灭亡并不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许多有识之士在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后,对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成熟的看法。同时,苏联解体对各共产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次活生生的教训,它使得各个共产主义国家不得不对自己现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以应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
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原本依附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变化。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标志,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东欧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执政的共产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民主派,它与党外的民主派不谋而合。当地的共产党一贯的专制政策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赞成多党制,民主派得以扩大势力。三是民主派向执政党夺权,施加压力,但引发了执政党与民主派人士的冲突,使执政党陷入困境,最终民主派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了政权的更替。
最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则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