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魏国的皇帝,肯定知道一个道理“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在当时的魏国,司马昭作为一个大权臣,有反叛之心已经很久了。司马昭的一些手脚也被人看得清清楚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隐患,为什么曹髦不将他除掉呢?
这是就要说一说当时两位的背景了,曹髦是曹丕的孙子,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虽然曹髦是曹丕的孙子,但是曹髦并不是嫡子,而是作为少帝曹芳的堂兄,虽然是皇室宗族,但他并不是权力的核心,外加上曹髦一直住在距离京城偏远的邺城,在京城中一无权二无势力,刚刚来京城当皇帝的时候只有十三岁,一点风浪都翻不起来。
而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作为司马懿的子孙,他继承了司马懿的奸诈狡猾,知道在大环境下如何伪装自己,在曹丕、曹操统治的时候,司马宗族一直都是充当统治者的左膀右臂,他们通过使用自己的智慧来获得统治者的信任,充当他们的左膀右臂。然而曹丕的寿命并不长,当少帝曹芳上任后,司马家族的野心就暴露出来了,因为再也没有人能控制住他们了。
在少帝曹芳被司马昭废掉之后,也是司马昭选择曹髦来继任当皇帝, 而司马昭选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当皇帝,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然而当十三岁的曹髦来到京城后,他发现情况并不是他想想的那么简单,司马昭只是需要一个傀儡皇帝,一个听话的傀儡,这样曹髦就不会像曹芳一样的下场。
然而幼小的曹髦心里却清楚,自己如果不能在一片死局中找到生路,等司马昭上位后等待他的是什么,但是曹髦却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司马昭的眼线,周围的侍女、宦官,就连上朝时的群臣甚至都是司马昭的手下。
曹髦感到害怕,仿佛这整个京城都是司马昭的了,这个国家已经不姓魏。面对权势熏天的司马昭,小曹髦在想要怎么做才能脱离司马仲的掌控。随着司马昭野心的越来越大,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大,皇帝曹髦没有办法,他知道再拖下去就再也不可能赢了,而且司马昭也不是蠢货,要想等他露出破绽太难了。
曹髦的聪慧让他更能看透这一片迷局,这也是他的不幸,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曹髦选择先发制人,曹髦知道在上朝期间想要杀掉司马昭很难,因为朝廷遍野都是司马昭的人手,而且禁军也不听他的号令,手下的群臣更是早就被收买。
曹髦所组建的军队不过数百人讨伐司马昭,很多都不是正规军人,他这样以卵击石,无非是为了向司马昭表现他的决心,哪怕曹髦是输了,也不会像一个无能的傀儡在你手下任你摆弄!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这样果断、有魄力的皇帝倘若早先几年趁司马昭权势还没那么强就入京,恐怕结局就不一样了,真是令人叹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