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就像一艘庞大的航船,而皇帝则是掌舵的人。一个合格的舵手,不仅能正确地掌控方向盘,还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否则,选择错误的继承人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回顾清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康熙皇帝在临终前能选出一位得力的接班人,清朝或许会更快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甚至有可能避免列强瓜分中国的悲剧,清朝反而能够与列强竞争,参与分割其他国家的领土。
清朝是由女真人建立的,而女真族原本以狩猎为生,文明程度相较于中原的汉族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女真人甚至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令人吃惊的是,金朝建立初期,百姓之间的日常交流和官方文书竟然仍然使用的是契丹文字。 直到1138年,也就是岳飞被害前四年,女真人才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即便在金朝攻占南宋时期,他们使用的文字依然是契丹文、汉文与刚刚问世不久的女真文三种并存。 因此,后金政权在进入中原之前,深知金国短暂的历史教训,心中充满不安,担心不能有效治理如此庞大的国家。正是这种不安和谨慎,促使他们在入关前深入研究汉人治理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最终在进京赶考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清朝的统治者,我们不得不承认,清朝的统治时期,比明朝更加稳定。明朝没有像清朝那样出现魏忠贤、刘瑾、王振等权力干政的宦官,也没有发生夺门之变那样的宫廷政变;没有像明朝那样发生激烈的党争,也没有类似靖难之役那种内部叛乱。 从许多方面来说,清朝的统治者表现得比明朝更为出色。 说到康熙,他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年少时,他果断地铲除了权臣鳌拜,成年后治国有方。从19岁(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起,直到44岁(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成功平定了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并收复了郑成功占领的台湾。 此外,他亲自指挥征讨噶尔丹,打败了准噶尔部,成功抵御了沙俄的侵略,保卫了雅克萨要塞。 在康熙治下,清朝的西藏和青海得到了有效治理,喀尔喀蒙古地区也被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康熙时期,清朝的疆域大幅扩展,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是崇祯时期的三倍之多。 更重要的是,康熙为清朝开创了一个盛世,人口增长到了约1.5亿,是明朝末年人口的2.5倍。 总体来说,康熙时期的清朝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的超级帝国之一。 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尚未爆发,因此可以说清朝在当时是一个强盛的帝国。尽管14世纪时,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开始,但从萌芽到成熟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GDP排名,但清朝当时的经济繁荣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康熙也犯过一些错误,比如在文字狱方面做得过头,限制了百姓的言论自由,打压了中华文化等。每个统治者都难免犯错,但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功过,不因小错否定大功。 康熙虽然有过失,甚至有些错误,但他所创造的盛世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对他有很多争议的评价。 与咸丰之后动荡的时代相比,谁能否认康乾盛世的辉煌呢?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康熙如何选择继承人。 如果康熙能在适当的时机选出一位合适的接班人,顺利完成权力交接,清朝的稳定和繁荣也许会得以延续,甚至有可能发展成超级大国。 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清朝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康熙时期,清朝有四个利好因素:一是社会相对安定,民族矛盾得到缓解;二是人口持续增长;三是疆域扩大;四是抗旱农作物,如马铃薯在中国的大规模推广。 社会安定,少有战争与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自然得以发展。疆域和人口的扩展,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毕竟,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口增加意味着更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增长并没有直接增加清朝的税收,因为清朝采用的是摊丁入亩制度,而不是人头税。但大规模引入抗旱作物,如红薯、土豆等,使得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也得以开发,进一步扩大了耕地面积,提升了税收。 康熙时期的税收在顶峰时达到了4700万两白银,几乎是明末的三倍。 另外,康熙时代的清朝与西方的差距已经非常小。尽管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已有数百年,但资本积累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引发质的飞跃。 可以说,康熙时期,中国与西方在大致相同的发展起点上,存在着弯道超车的机会。接下来,我们聚焦康熙的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为什么说他是清朝最合适的继承人? 首先,他武艺高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不仅需要有雄才大略,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既能谋略四方,又能亲自上阵。胤祥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 在康熙的时代,清朝政权刚刚建立,八旗子弟尚未腐化,英气逼人。在这种氛围下,康熙常带皇子们进行狩猎,培养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实战能力。胤祥继承了满族的优秀基因,刻苦训练骑射,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据记载,他射箭必中,技艺卓越。 有一次,胤祥和康熙以及其他皇子们一起狩猎时,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其他皇子都惊慌失措,只有胤祥冷静应对,手持长剑冲上前去,一刀将猛虎刺倒,表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其次,胤祥博学多才。除了武力,作为接班人,胤祥还拥有深厚的学识。他聪明勤奋,学识渊博,是兄弟中学识最广、文采最好的一个。康熙帝常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胤祥与四皇子胤禛的对联最受推崇。两人对历史典故和治国之道有很深的了解,才华横溢。 再者,胤祥还具备强大的工作能力。他的母亲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3岁时母亲去世,他与四皇子胤禛一起长大。 康熙驾崩后,刚刚即位的胤禛便将胤祥提拔到前台,协助处理朝政。康熙晚年,朝政事务繁杂,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方面都面临危机,处理这些事务非常棘手。雍正刚登基时,合法性备受质疑,反对势力嚣张,政务处理难度非常大。 在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的三年时间里,他负责了许多重要事务:处理康熙和孝恭仁皇后的丧事、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等管理,处理怡亲王奏折,参与西北军事筹划、外籍传教士事务、水利工程、圆明园八旗军队整训等。他处理得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