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布
三国后期,三分归统的大势已然成定局,刘备兵败夷陵没多久就因病逝世,昔日打下的蜀汉重担也都压在了诸葛亮一人的肩上。
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遗志,并没有让蜀汉在元气大伤后连年休养生息,甚至,他还准备在曹魏政权更替后就讨伐他们,因为蜀不伐魏,魏必伐蜀。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征平南蛮,建兴六年,诸葛亮又将朝中大小适宜安排给自己的心腹后,就准备向曹魏雍州进军,自此,第一次北伐开始。
当时曹睿继位不久,面对蜀汉诸葛亮的北伐,曹魏阵营对此都极其重视,曹睿准备亲自到雍州督战,并任命司马懿为主帅,老将张郃为先锋。
诸葛亮对关中一战非常重视,他命令20万大军集结陇西布阵,很快就拿下了天水、武威等地,对曹魏长安形成犄角之势。
关中战场,诸葛亮随身并没有带多少人马,他将大部分主力都调集到了关中要道街亭,以诸葛亮的性格来看,他对街亭有多看重不言而喻。在其观摩战场时,他断定魏军必然会争夺街亭这条要道。
对于蜀军来说倘若街亭丢失,那汉中迟早完蛋,所以,驻守街亭的主帅必须得是一个值得信赖且有军事谋略的将军。诸葛亮想了半天,最终将守街亭的重任寄托在了马谡的身上,然后,让王平给他作副将辅佐。马谡这个人可以说是个聪明人,作为诸葛亮的弟子也是其想要一心栽培的接班人。
即便如此,诸葛亮依然不全放心在马谡出发前再三嘱咐,务必要在街亭的山下安营,这样才能阻止魏军不陷于被动,马谡答应的很痛快,然后就与副将王平率军奔向街亭。然而,这次诸葛亮却栽了,马谡之前只是个参军,根本没亲自上过战场,更没有实战经验,他的那些谋略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罢了。
马谡来到街亭,原本应听从诸葛亮军令在山下扎营,但他急于表现自己,在观摩附近地形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命大军在山上扎营,企图等魏军来犯后直接从山上冲杀。
在魏军张郃率军来犯时,他看到马谡所部竟然在山上扎寨,那可真是嘴都快笑歪了,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张郃下令让兵士将山团团围住,并原地待命不允许攻击马谡营寨。
就这样,之前还在洋洋得意的马谡被张郃包了饺子,没过几天蜀军就断水断粮人心惶惶毫无战力,更别说伏击张郃所部了。诸葛亮得到战报后,气的是火冒三丈,大骂马谡,他知道街亭已经彻底完了。
魏军拿下街亭下一步就会进攻关中直指汉中。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也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就带领老弱残撤回了汉中防守。汉中失势,陇西大军断了补给,所以致使赵云所部也被魏军围住,老将赵云拼死才得以逃回汉中。
客观来讲,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如果将罪责全归咎于一人的话,那这无疑就是自以为是不听军令的马谡了。要说在当时诸葛亮其实完全可以派另外一位大将担当此大任,那就是王平。
要说刘备在识人方面的确很强,生前就嘱托过诸葛亮马谡这个人名不副实不堪大用,从北伐战争中的三个人就能得以验证,然而,刘备去世的早,再加上诸葛亮的主观用意很强烈。
这就致使被刘备评价名不副实的马谡成为了诸葛亮的重要栽培对象,至于刘备生前给予高度评价的王平与魏延,诸葛亮却并不看好这两位实干大将。
在马谡被处斩后,王平得到重用,他的表现完全印证了刘备生前对其的评价,王平为了阻止魏军大将张郃乘胜追击,及时收拢残军并命兵士在山谷中擂鼓造势,张郃中计认为是赵云率大军来支援,由此可见,王平在实战方面的才能要完全高于马谡。
与马谡相比,可以说王平不仅足智多谋,而且更善于在实战当中找到原因,在刘备还健在时,王平就担任的是牙门将军,而这个职位在王平担任前一直是由赵云与魏延任职。
等到诸葛亮死后,魏延之死也是因为杨仪等人谗言,而此时的王平则顶替了魏延的职务为汉中太守,封安汉侯!
本文参考资料:《品三国》,《白话三国志》,《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诸葛亮,马谡失街亭,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