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图》画的是唐太宗陵寝外以青石浮雕的六匹战马,它们千百年来存在于祭坛上,是唐太宗在世时,为纪念曾伴他征战沙场的六匹马,而吩咐手下人刻下的,也有守护其陵寝的意思。而这幅图有金代知名画师赵霖所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是珍贵的文化瑰宝。
但慕名见过这幅画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所见有些奇怪,因为画上的这六匹马腿都比我们平常印象中的马的腿要短,比例不对。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要知道,不仅是画像,浮雕上的图也如这般。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提供三个有可能的原因,解开大家的迷惑。
1、画中的马是胡马。如同人会有不同的种族一般,马自然也有很多系别,而据专家研究,在唐太宗的这六匹马中,就有来自其他部族的胡马。腿短是胡马的特性,因为这一点,也使胡马在战场上有它特别的优势。由于腿短,于是胡马的整个马身比我们普通的马要低很多,重心也相对变低,人在马上作战的时候,会降低跌落的可能性,也更方便做一些战斗动作。所以,使用胡马作战,是有利战场形势的。
2、为突出马已身中箭伤。在崇尚战斗能力与气节的时代,唐太宗也想为他的马匹塑造一个“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形象,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从他的战马中感受到他的精神,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突出“连一匹战马都有如此顽强的精神,更何况是我们的战士”。
3、唐代的普遍壮硕,这是一种时代环境下的正常形象。大家都知道,唐代社会繁荣昌盛,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关于盛唐的景象,那么,在人们如此安居乐业的朝代,动物的生活想必也不会差。于是当时“以圆润为美”的说法从形容人延伸至动物,这样就可以解释:其实是因为马匹身体壮硕,于是才显得马匹腿短。
不过,关于以上几种说法,其实也都是猜测。毕竟在艺术界,从没有固定定律,不是每个人心中,都只有如徐悲鸿画作那般修长洒脱的马的形象。
关于古代,有许多神秘的,隐于时间中的东西我们已经无从理解了,正因为如此,每一份存于世间的,穿越漫长岁月将从前的景象带来我们眼前的文化作品,才更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