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汉亡国,好多人第一反应是王莽篡汉。可很少有人说,王莽能顺利上位,全靠前面那位皇帝给他铺好了“路”——汉哀帝刘欣,西汉第十三位天子,一个把一手中兴好牌打得稀烂的主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刘欣刚登基那两年,朝堂上下都觉得“有戏”。他接手的江山啥样?他前任汉成帝,整天跟赵飞燕姐妹混在一起,朝政扔给宦官,土地被豪强吞得差不多了,老百姓流离失所的一抓一大把。刘欣十七岁接位,一上来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宫里的开支他砍了一半,自己穿素色衣服,连祭祀用的器具都换成铜的,不再用金的。以前宦官伸手管朝政,他直接把权力收回来,大小事亲自盯。有大臣上书说“现在外戚太横,得压一压”,他立马点头,把几个专权的外戚贬出京城。那时候官员私下都念叨,这是要重现“昭宣中兴”啊,说实话,连最挑剔的老臣都松了口气。
他最想动的,是根子上的毛病——土地兼并。那时候富人家占着上千亩地,穷人家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刘欣听了大臣师丹的建议,搞了个“限田限奴令”,意思是不管是王侯还是高官,家里的地不能超过三十顷,奴隶也不能多养。这政策要是能推下去,西汉的命说不定真能续上。
可坏就坏在他这性格,软得像没骨头。他奶奶傅太后,是个野心大又没水平的主儿,见孙子想干事,就伸手掺和。今天说“给我娘家人封个官”,明天说“那个大臣骂过我,你把他办了”。刘欣一开始还扛着,后来扛不住了,傅太后一闹他就妥协。朝堂上本来支持变法的人,见皇帝这么没主见,心都凉了。
真正让他彻底跑偏的,是一个叫董贤的男人。建平二年那回,刘欣在宫里撞见董贤,一下子就挪不开眼了。这董贤长得比姑娘还俊,说话柔声细气的,特会讨好人。从那以后,刘欣的心思就不在江山上了,全扑在董贤身上。
你说宠就宠吧,他偏要把国家当礼物送。董贤住的房子,比皇宫还豪华,门窗都用黄金包着,里面的家具全是皇家专用款。宫里的奇珍异宝,刘欣随手就往董贤家送,自己留着次品用。更离谱的是,他觉得活着宠不够,连死后都要黏在一起,在自己的陵墓旁边,特意给董贤修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墓,连陪葬的玉器都备齐了。
官也往董贤身上堆,才二十岁的小伙子,直接封到大司马,跟三公平起平坐。有回匈奴单于来朝见,看见董贤这么年轻就坐高位,纳闷地问翻译。刘欣居然脸不红地说“这是大贤才,所以当这么大的官”,弄得单于赶紧起身行礼,估计心里都在犯嘀咕。
以前的变法呢?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限田令”刚出来,傅太后的亲戚就跳出来反对,说“凭啥限制我家的地”,刘欣立马就不敢提了。支持变法的丞相王嘉,看不过去上书骂他“宠信奸人,乱了朝纲”,结果被刘欣扔进大狱,活活饿死。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提变法的事。
最荒唐的是,有回宴会上,刘欣盯着董贤,突然说“我想把皇位让给你,咋样?”在场的大臣吓得魂都飞了,赶紧磕头劝阻。这话说出来,谁还把他当正经皇帝?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地方上豪强更肆无忌惮地抢地,老百姓活不下去,纷纷起来造反。
元寿二年,刘欣病死,才二十五岁。他一死,董贤立马就倒了霉,被太后派人抄家,最后自杀了。可西汉的根基,已经被他折腾得稀烂。国库空了,民心散了,朝堂乱了,就等着有人来收拾残局。没过几年,王莽就顺理成章地篡了汉,建立了新朝。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刘欣能硬气一点,别被奶奶拿捏,别痴迷董贤,那“限田令”说不定真能成。可历史没有如果,他本来是西汉最后的希望,结果亲手把王朝推向了深渊。这皇帝当的,真是可惜又可气。你们说,要是他没遇到董贤,西汉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