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一旅里组建工兵连,有人向旅长李成芳(1955年中将)推荐了一个名叫聂沛章的士兵,说他很有头脑,懂工兵那一套。
李成芳求贤若渴,听了很高兴,马上派人把聂沛章找来谈话。
一开始聂沛章有顾虑,有些话不敢讲。
李成芳说:“不要怕,是要用你,不是惩罚你,有什么尽管说!”
聂沛章才打破顾虑,无保留地详细讲了自己的历史。
他是山西太谷人,19岁离开家在饭馆当跑堂。因个性强,和掌柜的闹翻了,离开饭馆去吃粮当兵。
他在东北军讲武堂学习过,工兵八大组成都懂,还当过东北军的装甲连长。
不过,聂沛章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旧军队染上了喝酒、抽大烟恶习,现在还偷着吸几口,不吸过不去。因此他自己感到当工兵连长不合适。
李成芳听了各种意见,考虑了三天,下定决心用他,将他连升三级,直接从文书提拔为工兵连连长。
不过,李成芳也向聂沛章提出要求:酒可以喝,不要醉酒误事,大烟要逐渐戒掉;到工兵连别的不让你管,只管教技术、研究战术、想办法完成战斗任务。
李成芳找保卫干事李中贵讲明了聂沛章的情况,“你设法弄一点大烟土,在他实在不行的时候,给他喝一点,不要让他吸。戒烟得慢慢来,要有个过程。这事,你要绝对保密。”
聂沛章当过旧军队连长这历史问题,当时大家不计较,因为(决)(死)队组建时有不少旧军官。只有这抽大烟,即便在旧军队,名义上也是禁止的。八路军的连长怎能抽大烟?所以必须替他保密。
聂沛章在其他方面没有毛病,为人正直、积极、热心、聪明。旅里其他领导都支持李成芳起用聂沛章。
上级对工兵连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配的指导员很强,还配了一个很强的副连长管理连队行政工作。
聂沛章年纪大,身体不好,给他配备一匹马,伙食每天报销两个鸡蛋三两酒。让他有充裕的时间、足够的精力考虑作战和训练的事。
机关、直属队有些议论,特别是直工科意见最大:“一个文书,一下子连升三级,提拔为连长,还骑马!”“没见过八路军有这样的连长,当连长不管队伍。”
旅参谋长王砚泉经常到直工科做解释,人家的议论逐渐平息了。一方面是因为见惯不怪,更主要是因为工兵连屡建战功,大家看到了工兵对战争胜利的作用,看到了聂沛章对工兵建设的作用。
聂沛章也有决心不辜负旅首长的信任。
他平时不像个带兵的连长,一到整训、作战就劲头十足,发明创造多,钻研起一个技术问题可以一天不吃饭,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的发明创造主要有土燃烧弹、土喷火器、六〇迫击炮改平射,用汽油瓶打坦克;还有辣子弹、石灰弹,塞进敌碉堡一个就解决问题。
在工兵战术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如撑杆爆破法、连锁爆破法、连续爆破法,特别是大药量爆破技术,对太岳部队解放战争中攻坚作战起了重大作用。
防御战斗,在子弹、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聂沛章教战士用炸药包代替手榴弹守住阵地。
每逢在战斗中遇到难以排除的障碍,团长们就会在电话上叫:“旅长,派聂沛章来一下吧!”
李成芳到主攻团参加战斗,也喜欢带上他:“(沛)章,想个办法把城门炸开!”“沛章,想办法把那个碉堡搞掉!”
聂沛章总有办法,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当然工兵连也付出了代价,抱着炸药去炸城门、碉堡、鹿砦,还能没伤亡?
中街战斗下来,聂沛章在掩埋烈士时哭了,他培养的工兵骨干伤亡太多。
步兵冲锋,一百多米开枪射击,几十米投弹。也有面对面白刃格斗的情况。但这毕竟很少,有些战士当一辈子兵也不一定遇上拼刺刀的机会。
可是哪一个工兵,哪一次战斗,不是抱着炸药冲到敌人眼皮底下?
能不能研制一种武器,使炸药像炮弹一样飞到目标上,不叫战士用血肉之躯冒着敌人弹雨去送炸药呢?这是聂沛章制造“飞雷”的最初思想萌动。
李成芳了解到聂沛章的想法,说:“沛章,你就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别的事都放下。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我给你解决。”
“飞雷”制出来以后,李成芳看了几次表演,很高兴,决定让工兵连表演给全旅部队看。
表演时第一发飞雷弹八公斤炸药,偏离了目标,打到老百姓西瓜地,炸毁了一大片西瓜。
第二炮五公斤炸药,因导火线短了,没落地就炸,把一棵梨树炸得连枝带果落了一地。
参观的部队以为那梨树是代表敌人的高碉,那西瓜地是代表匍匐满地的敌军,赞扬飞雷打得好。
这真让聂沛章哭笑不得,心中很难受。
李成芳鼓励他:“飞雷的准确性有点问题,但是仍不失为对付集团目标的有效手段。”
聂沛章继续研究改进,终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淮海战役,飞雷大显神威,炸得敌人胆战心惊,敌人称它是“没良心炮”。
纵队司令员陈(赓)、野战军参谋长得知这些情况后,称赞聂沛章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也对李成芳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