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之前还没有棉被,古人如何抵御寒冬的?老祖宗太聪明了
创始人
2025-08-26 08:03:09
0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每每到了寒风凛冽的冬天,大家都希望能窝在被窝里面取暖,大概在冬天,温暖的被窝就是人们最向往的归宿,如果可以,一整天都呆在舒适的被窝里是大家求之不得的。

虽然被窝很舒服,不愿出门感受冬天的寒意,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各种保暖防寒措施应有尽有,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基本能满足对于防寒保暖的需要,所以即便是出门,也不会受到太多刺骨的寒风的摧残,但是反观古代就不太幸运了。

古代贫苦人民的生活活得非常艰苦,即便是在今天的底层人民,基本的防寒物品,比如一些棉衣棉服棉被还是有的,但是在明朝之前还没有出现棉被这种东西,那人们忙碌了一天回家之后怎么能够睡上一个舒服温暖的觉呢?

尽管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像今天一样那么热和的棉被,但是古人还是会想很多办法御寒保暖的,不然漫长的冬天实在很难度过。比如有钱人家会提前囤积一些柴火和炭,天气冷的时候就这些东西就派上了用场,它们燃烧释放的热量会让屋子里热和很久,这样屋子里就不那么寒冷了。此外,有钱人家的夫人小姐还会准备精致的小暖炉,这样手也不会被冻僵。

再比如,人们会向一些打猎的猎户购买一些动物的毛皮,将他们制作成各种防寒衣物,最名贵的就是用狐狸的皮制作的棉袄了,因为狐狸的皮子十分暖和丝滑,但是这种动物非常狡猾,实在不好捕捉,所以这种狐狸皮制成的棉袄价格一般都很贵,普通人家是不可能享受的。

那古代那些普通人怎么抵御寒冷的冬天呢?虽然没有条件买貂皮大衣,但是普通的动物皮毛还是勉强负担得起的,比如一些鹅毛、鸭毛、羊毛等等,他们将这些普通动物的毛塞在被子里,这样就会暖和许多了。还有些普通平民会用一些麻制品做成衣物,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总比没有好。

但总还有些更贫苦的平民,他们就连普通人家中最普通的防寒衣物都没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意思不难能体会,那些在穷冬烈风中卖炭的老翁,一直在担心天气不够寒冷,这样自己的炭也卖不出去了,可怜的是他们身上也仅仅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

但是生活所逼,炭卖不出去也许自己就没有下一顿饭可以吃,所以无论天气多么寒冷,自己穿得多么单薄,也还是希望天再冷一些,天越冷,下一顿饭就越有了着落。这些可怜的卖炭翁也是广大贫苦人民的缩影。

结语:古人的防寒措施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相比那些连冬天都挨不过去贫苦百姓,现代人可真的幸运太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相...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前,北平燕王府迎来了一对父子,这对父子分别是袁珙和他的儿子袁忠彻。袁氏父子并非是...
原创 孔... 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孔子曾说:兴趣万千,皆寓教育。从商朝仓颉造字到孔子创办学宫...
丁修明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人 物 简 介 丁修明, 斋号椿堂,民盟盟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浙江...
AI绘画总画崩?别再瞎堆关键词... 自从AI绘画火了之后,我身边的朋友基本分两类:一类是连提示词都组织不明白,只会反复输入"画个美女"的...
首届清溪儿童戏剧周:艺术点亮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雷鸿涛 张佳伟 通讯员 赵砚青 “妈妈你看,我也会让这只灰太狼跳舞。”11...
原创 G...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G20峰会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盛会,然而,这场聚会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而言,却成为...
原创 西... 提起西汉亡国,好多人第一反应是王莽篡汉。可很少有人说,王莽能顺利上位,全靠前面那位皇帝给他铺好了“路...
原创 曹... 曹操最倚重的几位重要人物,不仅包括自己的家族成员——如同为曹姓的亲戚,也有很多都是夏侯姓的。例如夏侯...
原创 宋...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特务机构的诞生和发展通常与政治权力的更替密切相关。它们的兴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