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掌权时期,为何两次任用丞相,都没有选择张昭?
创始人
2024-11-29 20:13:28
0

原标题:孙权掌权时期,为何两次任用丞相,都没有选择张昭?

张昭是东吴的开国元老,为东吴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勋。

孙策征讨江东创业和孙权执掌政权的初期,张昭在东吴的威望相当高。

他类似于刘备身边的诸葛亮,曹操身边的荀彧一般的地位,基本上在整个东吴朝堂上下仅次于孙权,标准的文官之首。

所以,张昭无论从个人的威望还是功劳来讲,都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而且也不存在什么质疑声音。

况且张昭还是孙策的托孤大臣之一,孙策临终之前对孙权告诫:“内事不决问张昭。”

但令人疑惑的是,孙权后来执政期间两次任用丞相,都没有选择张昭,这是为什么呢?

终身无缘相位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曹丕的册封,成为了魏国的吴王。孙权此时设立了丞相的位置,有职位自然需要选择合适的人。

当时的东吴很多大臣,都认为只有张昭才具备资格,担任东吴的丞相,而且张昭也觉得自己应该是实至名归。但是结果却很意外,孙权压根就没有提拔张昭的意思。

而孙权的解释为:现在是多事之秋,丞相的职责是非常重的,并不是什么闲职,工作任务非常的多,给张昭丞相的位置并不是真正的优待他,而是给他太多的压力。

最后孙权用了一个没什么知名度的孙邵为丞相,张昭第一次的丞相之路就这样戛然而止。

其实孙权的这个理由就很蹩脚,丞相工作任务重事务繁忙这不假,但是张昭的水平和能力很高,而且张昭也还没有到退休年龄,身体也还健康,怎么就不能胜任呢?

因此这只是孙权的政治语言,并非真实理由。

公元225年,首任丞相孙邵去世,这又需要重新推举丞相。

这时候东吴的大臣们认为,应该让张昭出任丞相了,并且在朝堂上一起向孙权推举。

但是孙权仍然没有考虑张昭,依旧给出了理由:张昭的功劳和能力当然很强,只是丞相和其他官职不同,需要调和百官的矛盾,公务很多。但是张昭的性子刚烈,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不听自己意见的又会愤懑不平,这不是对他有益的事情。

于是第二任丞相依旧没有提名张昭,而是任用顾雍为丞相。顾雍在丞相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后张昭始终和丞相之位擦肩而过。

为什么以张昭的威名和贡献,终其一生也没有能获得丞相的位置?

这也不是孙权轻描淡写说得那么直白,也不只是史书表面谈论的因为其性格刚烈的原因。

这背后其实有孙权重大的政治考量,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内部派系需平衡

第一就是朝堂上各方派系平衡需要。

孙家在江东立足建立政权,也经历了内部派系不断融合、妥协的过程。

孙家虽然也是江东吴郡人,但是孙家并不是当地的门阀士族,孙坚当时也是四处征战,讨伐董卓、刘表,也没有在江东发展下去,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

孙家政权真正的奠基人,其实是孙策。而孙策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扫平江东各类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建立自己的政权,真正地依靠的是“淮泗集团”的力量。

比如周瑜、鲁肃、张昭、诸葛瑾等人,这些人可以说是孙吴政权的最根本力量。

所以孙策起初是靠着淮泗集团的支持平定江东,也镇压了许多江东士族,这导致了孙吴政权和江东豪族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随着孙权逐渐掌权后,淮泗集团的元老开始逐渐开始凋零,例如周瑜、鲁肃等重要人物都已经逐步去世。

为了巩固政权,孙权不得已开始启用江东士族的官员,比如顾雍、陆逊、朱然等人,江东士族开始进入核心政治圈。

因此政局不一样,此时的张昭已经不适合出任丞相职位。孙权任用顾雍,就是释放信号,孙吴掌权和江东士族开始荣辱与共,精诚合作,过了几年孙权就顺利称帝。

性情刚烈非优选

第二是张昭的性格,确实不讨孙权喜欢。

孙权第二次说张昭因为性情方面问题,不易调和大家关系,比较容易得罪人。

从孙权的角度来看,当时孙策临终之际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自然也是竭尽全力地去辅佐孙权。

但是凡是孙权有不合规矩的行为举动,张昭一律是直言劝谏,从来不看场合,该批评就批评,根本不给孙权面子。

反观顾雍,性格就比较沉稳,知人善任,又能很好地处理协调大臣之间的关系。他在和孙权讨论问题的时候,有理有节,既有原则性同时又能兼顾灵活性。

历来皇权和相权就矛盾重重,孙权和刘禅不同,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丞相,而不是一个天天“教训”自己,如家长一般的丞相。

所以相比较之下顾雍更为孙权所喜欢,也更适合丞相的位置。

个人身上有错误

第三是因为张昭曾主张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落入曹操之手。

当时东吴以张昭为代表的一部分文武官员,都主张投降。只有鲁肃、周瑜在认真分析形势后,认为可以联合刘备抵抗曹操。

孙权最终听从周瑜的建议,赤壁大败曹操。

主张投降这个事情,就成为了张昭身上的一个大污点。倒不是说张昭贪生怕死,只是当时的情况本来就不利于东吴这边。

首先曹操是代表朝廷,如果抵抗不占道义;第二曹操势力强大,又吞并了荆州的水军,长江天险不起作用,东吴的胜算不大。当时张昭主张投降,也是无奈之举。

但是后来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江东政权稳固,所以孙权对张昭当初的投降论调,一直耿耿于怀。

比如在孙权称帝的时候,张昭也准备敬酒祝贺,但是孙权来了一句:要是当初听你的话投降,现在我不就和乞丐一样要饭吃?

张昭听了惭愧不已,伏在地上流汗。

所以总结下来,孙权不用张昭任丞相的原因,除了早期的坚持投降论调,个人性格刚强原因之外,东吴内部派系之间利益的争斗,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关内容

原创 ...
时隔两年多,新一季“杜兰特去哪儿”的连续剧又要揭开帷幕了…… 两年...
2025-04-18 16:09:09
原创 ...
特朗普政府4月12日公布的37页豁免清单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
2025-04-17 12:11:28
原创 ...
###茶杯用久有茶垢不卫生,别用纸擦,教你3招,轻松清洁茶杯 在...
2025-04-17 09:13:45
原创 ...
农夫山泉最近又干了一件大事。 3月31日,由农夫山泉公司在云南普洱...
2025-04-17 07:20:31
原创 ...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抓并被送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后,在菲律宾国内出...
2025-03-25 11:09:27
喝茶养生主要喝什么茶?
——解码六大茶类的养生密码与科学依据 一、六大茶类的养生图谱 (...
2025-03-24 13:09:26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